Monthly Archives: 十二月 2007

只要人回歸到十善 災難就沒有了‏

節錄《華嚴經》1882a 2007—12—28

 

這一次我們從南洋回來,看到那邊的同學很精進、很努力、發心勇猛,令人讚歎。特別是學術界與宗教界。宗教界趨向于和平、和睦團結,這是非常好的現象。學術界的華校,他們不但非常認真地提倡《弟子規》,師生一起學習《弟子規》,不少校長、老師們,到湯池參觀之後,居然想在馬來西亞建立兩百個點。也就是說,像湯池這樣的示範鎮,他們希望做兩百個。如果兩百個點他們做成了,馬來西亞確實就有這個緣份帶給世界化解衝突、促進安定和平的一個示範國。所以我們看到了,無限的歡喜、欣慰、鼓舞。

前天,那邊的活動結束了,回到香港。昨天,有幾位同學,送了一份資料給我看,實際上有三份,裏面有一篇是巴西、這個人叫做究斯尼諾(音譯),他是一個預知地球與人類未來的預言家。在最近這些年,所發生的這些大事、世界的大事,大的災難,幾乎他都是預先知道了,而通知當事人,通知一些國家的領導人。我看到中文翻譯的原文,很長,總共有二十二頁。他預言,最後的一年是2043年。換句話說,距離我們現在還有三十多年。2043年的世界是什麼樣子?就像美國早年的預言家畫的那個地圖一樣,加州美國加州沒有了,許許多多地區發生嚴重災難,南北極的冰沒有了,高山的積雪沒有了,海水上升這大家能想得到,嚴重的缺水,那這個我們能理解,像中國長江、黃河這些大的河流,它的水源都是在青藏高原、雪山,如果雪山的水都融化,水源沒有了,這樣大的河流都幹掉了。那麼,人的飲水沒有了,灌溉的水源沒有了,這就嚴重問題來了。跟著肯定是瘟疫,我們能聯想得到的,世界上的人口,生存下來的大概20%80%都不在了。那麼現在世界人口60多億,不到70億。剩下20%,應該只有10億人左右。所以這個說法不僅是他,在四百年前,16世紀,法國的預言家諾斯湯瑪斯(音譯)都已經講過,那麼他的說法,世界末日是2000年,2000年沒發生,那麼他的預言,是2043年,到那個時候,是不是也會像諾斯湯瑪斯(音譯)一樣,2000年不會發生。這個也有可能。我們學佛的人很清楚,有可能。為什麼呢?境隨心轉。

他提出一個很好的警告,他說世界末日會不會有這回事情?2007年的年底,是最後的期限。如果在今年年底之前,地球上的居民能夠覺悟、能夠回頭、斷惡修善,這個劫難就有救了、就會化解了。縱然不能化解,也會大幅度地減輕。他舉了很多例子,說得很好。化解災難,跟佛經裏面所講的原理、原則相同,但是沒有佛經講的那麼清楚。佛經上給我們說一切法從心想生。現在這個世界上有些科學家也在討論這個問題。發現了是心想生。所以我們的念頭,像十善業道。佛在經上告訴我們,常念善法,心善;思維善法,思想善;觀察善法,言行善。佛只舉了十條,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不貪、不嗔、不癡。只要人回歸到十善。災難就沒有了。我們要相信佛的話,因為在佛家講釋迦牟尼佛的法運12000年,照中國人的講法,釋迦牟尼佛滅度到今年是3030 多年,就依中國的說法,往後佛的法運,還有8900多年,還有8900多年,那世界末日還早呢。這些事情,在我初學佛的時候,我向章嘉大師請教過,大師很肯定地告訴我,末法時期,治亂興衰,有起有伏,就是有上升也有下降,這個有。如果是到世界絕望、世界毀滅了,這個不可能,這個佛經上沒有的。所以大災難這個是有可能的。為什麼呢?看眾生,那眾生,像最近這些年來,特別是最近這半個世紀,疏忽了聖賢的教誨,也就是倫理、道德、因果的教誨。西方人,捨棄了宗教的教學。那麼這個社會上的大眾,貪、嗔、癡、慢、疑,直線上升,為了達到自己的欲望,不擇任何手段,這個就是災難根本的原因。

如果我們覺悟,社會大眾造業是共業,佛說了,共業裏頭有別業。我們自己一個人善,一個人修善,你可以這一個人不會遭遇這個災難。不但你不遭這個災難,你還能保佑你一家,因為你家人跟你處的很近,你不受災難,他們縱然有災難,也會減輕。如果一家人行善,那麼你的鄰里鄉黨、你這個社區不會有災難。如果一個社區人都行善,這一個都市不遭災難,這是講共業跟別業。所以日本,今年兩次大地震,他預言裏面有,而說了日本這兩次大地震死亡的人很多、很嚴重。可是這兩次大地震沒錯,他是講到了。可是,受災害的跟他裏面所講大概是十分之一。這是什麼原因呢?這個預言家也說得很清楚,他說可能日本那些相信神的人,他們有一些善男信女,日夜不間斷地在祈禱,他說跟這個可能有關係。這麼多人,在那裏祈禱,為這個希望化解這個災難祈禱,把災難縮小了,這個時間也縮短了,損害大幅度地濃縮了,這是好事情。所以這些跟我們佛法講的都相同。那如果我們看《華嚴經》,這個最近這段時期,經文裏面講的,這個宇宙的緣起,我們如果都能通達明瞭,那你就永遠不受災難。為什麼呢?瞭解宇宙的真相,這太難得了。

那就是,三界無明,一時頓盡。世界怎麼來的呢?宇宙從哪里來的呢?是三界無明,一時頓、不是盡,起,起來,一時頓起,這個世界就現前了。如果一時頓滅的話,頓盡就是滅盡,不但六道沒有了,十法界也沒有了,現出這個世界的時候,一真法界啊。由此可知我們用功,這個地方給我們最好的指導,什麼叫用功啊?妄想、分別、執著,要一時頓盡啊。我們做不到,這個我相信,我們是做不到。那做不到呢,我們能夠把最粗、最嚴重的煩惱,把它斷掉,那是什麼呢?執著、嚴重的執著。執著如果是斷掉了,在佛法裏面,就證得了正覺。正覺,稱之為阿羅漢,你超越六道了。因為你還有妄想、還有分別沒斷,所以你住在四聖法界,聲聞、緣覺、菩薩、阿羅漢,你住在那個地方,是娑婆世界的方便有餘土,不是凡聖同居土,凡聖同居土是六道輪回。方便土裏面,釋迦牟尼佛的方便土,是淨土、是清淨的。它那裏面沒有染汙。染汙這是六道,由此可見,染汙是什麼?執著是染汙。執著放下,染汙沒有了。那麼你要是把這個妄想、分別也放下了,那個淨也不存在了。這個淨是什麼?淨是相對的,染淨之淨,不是真淨。真正清淨,染淨都沒有了。那真的是到極樂世界去了。那是一真法界,染淨都沒有了。迷了之後,就有染淨了。所以真的淨,純淨純善沒有了。相對的、染淨出現了,四聖是淨、六凡是染。那麼在染裏面,有善惡,淨裏頭沒有善惡,所以善染兩邊都沒有才是淨。那麼有善惡,心行善,生三善道;心行不善,生三惡道。這些理事,我們都要清楚啊。

這個世間,無論它怎麼變,總不出這個道理。你要真正明白這個道理了,然後你就曉得,染淨都是幻象啊,不是事實。就像《金剛經》上所說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

十法界的眾生,因為無明,無明是動相,沒有善惡,就是起心動念。這一起心動念,精神的世界、物質的世界,全都現前了。現,不是有次第的,不是有時間的,一時頓現,這才是真的。所以我們用這個電影放映機來做比喻:放映機,它在動,機器一打開的時候,動的時候,它的裏面的底片在轉動,所以,你在銀幕看到畫面,銀幕上的畫面,就好象我們今天講的精神的世界,物質的世界,它出現了。如果它不動呢?要一時頓盡呢?那就沒有了,那畫面就沒有了。畫面沒有,銀幕是什麼?銀幕是一片光明,空白、什麼都沒有了。那個境界在佛法裏叫大光明藏,所以大光明藏,在我們淨宗法門裏面,叫常寂光淨土。常寂光淨土裏頭什麼都沒有,不動了。無明盡了,無明就是起心動念,就是妄想。所以,我們今天看到這個世界,醒著看到有,做夢看到也有,這說明什麼?說明我們這個動、心裏面起心動念這個動啊,從來沒有停過。一個念頭滅,下一個念頭生,永遠在生滅無盡。

但是要知道,生滅所現的相,沒有一個相同的。為什麼?它是妄想。沒有相同的。從無始劫來,到無量劫後,絕對不會有兩個念頭是相同的。所以這個變化,無量無邊啊。我們用什麼來比喻呢?用萬花筒。就是為什麼會是這種現象?你要是把萬花筒參透了,這個道理你就明白了。萬花筒裏頭千變萬化不可能有一個相同的。怎麼變,出不了萬花筒。佛給我們說,這個宇宙的現象,不管怎麼變,絕對超越不了阿賴耶識。阿賴耶識就是萬花筒。萬花筒裏面那些有顏色的那些碎片,就好象阿賴耶識裏頭的落習種子,阿賴耶變現虛空法界,變現出十法界依正莊嚴,變現出像《華嚴經》上講的華藏世界啊。華藏是大世界,像這樣的大世界在宇宙當中沒有邊際啊。為什麼沒有邊際?因為自性沒有邊際。稱性,所以這個道理,你要是真參透了、通達了,再問吉凶禍福有沒有啊?有念頭的人有,無念的人就沒有了。有念,就有吉凶禍福,無念沒有了。無念什麼呢?精神跟物質都沒有了。哪來的吉凶禍福呢?那才叫事實真相啊。有念所現的相,是妄相。真妄我們總要把它搞清楚、搞明白。

那麼什麼樣的災難,既使是遇到了,也若無其事、不驚不怖啊,處之泰然,沒事啊。古大德所謂的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見了性的人,天下本無事,沒有見性的人,庸人自擾之。確實,他在那裏起心、動念、迷惑、造業、受報,這叫庸人自擾之

  

一切法皆虛妄,不可執著

我們的心不定,是放不下,牽腸掛肚的事情太多了。這些牽腸掛肚的事情,沒有一樁是真的,全是假的。你仔細冷靜去想想,你每天所牽掛憂慮的,那一樣是真的?永恆的存在不變,才是真的。以這個標準來觀察,沒有一樣是真的。不但世間一切法不是真的,佛所說的一切法也不是真的。佛跟我們講得很明白,他說佛法是「因緣所生法」,囑咐我們暫時可以用它,但也不能執著它。執著就叫法執。佛教我們破執著,不是教我們換執著的對象。我們不執著世間法,而執著佛法也錯了,佛法也不能執著。
─摘錄自淨空法師《華嚴經》錄音帶第137卷
 
              

因果通三世

 

我往年住在美國的時候,達拉斯佛教會有一個會長蔡文雄居士,他告訴我學佛的因緣。他們長住在外國,有一年他的父親過世,他到台灣來奔喪。他父親臨終的時候在床前,看到一尊佛像,這一尊佛像在窗戶裡面,那個窗戶就好像是佛龕一樣,佛像在當中。他說他至少看了十五分鐘,決定不是看錯,他感到非常驚訝!他問別人,別人看不見。他學佛的信心,從這個地方開始的,這是佛來度他。以後他做生意,賺錢的時候逛古董店,在古董店看到一尊佛像是石頭雕的,這一尊佛像就是他父親走的那一天現在窗口的那一尊佛像,他立刻就買回去。那是在中國買的,買了之後帶到美國。最先供在家裡,以後把這個事情告訴我,我去看了也很歡喜,我勸他把這一尊佛像供在道場,因為他是這個道場的會長,現在這尊佛像還供在那裡。這是他學佛的因緣。

他又告訴我一樁很不可思議的事情。他說有一次他跟幾個朋友開車回到舊金山,結果路走錯了,走到一個小鎮,這個小鎮在他這一生當中從來沒去過。車接近小鎮的時候,他突然感覺到這個小鎮很熟,是他住過的,他能夠立刻記起這個道路及裡面建築的狀況。然後他們的車開進去,跟他所說的完全一樣。他非常驚訝,這一樁事情,多年以來得不到答案。遇到我的時候,他問我:「這到底是什麼緣故?」我說:「大概你前生住在這個城市裡,而且住的時間相當長,否則你不可能知道這個小城裡面的狀況。」他一想有道理。他還算不錯,前生沒做什麼壞事,這一生又得人身,生意還做得不錯,又能學佛。

像這一類的事情,我遇到的太多了,我自己本身也有好多次,到外國一個地區,從來沒有去過的,一去突然感覺到不生疏。如果沒有前世,這怎麼講得通?由此可知,人決定有過去生。既有過去生,肯定有來生,因果通三世。

(節錄自《了凡四訓》第11卷)

印光大師開示

凡修行人,俱宜以至誠恭敬為本,以慈悲謙遜為懷。心之所存,身之所行,雖不能完全與佛相應,必須努力勉勖,以期其不遠佛心佛行,則可謂真修行人,真佛弟子矣。

殘經,無可修補,燒則無過。如可看可補,則不宜燒。有不知變通,一向不敢燒,此經畢竟不能看,兼不能好好收藏,反成褻瀆。兼以褻瀆之過,貽之於後人也,豈可不知權變乎哉!

學道之要,在於對治習氣,每有學問愈盛者,此乃學道作學藝耳。故其所學愈多,畔道愈盛,此吾國儒釋俱衰之本源也。

 

如何得身心安穩

《華嚴經》中,世尊引用光嚴童子的一段故事,這個故事裡,維摩居士教導我們什麼是道場,如何將心安住在道場。心的安住,在大乘修學中是非常重要的問題。要求心安,先要求得身安,身心安穩,道業才能成就,正如同佛家常講:「法輪未轉,食輪先」,就是這個道理。我們要弘法利生,首先要令大家生活能安定,這樣才有心學佛;生活沒有著落,每一天的憂慮放不下,就沒有心思學佛。印尼暴動的時候,有幾位印尼同修來看我,對我說:「佛號都念不下去!」因為不知道自己的家何時會被燒掉,生活在疑慮恐懼之中,沒有一刻能安穩。所以身心的安穩非常重要。

契入佛法,對佛法的利益逐漸明白了,身心才真正得到大安。法身大士無論在任何環境裡,身心總是安穩,縱然是劫火滿三千大千世界,身心也是如如不動,安穩如須彌山。諸佛如來與法身大士是以法空為座,也就是說他們對於宇宙人生的真相徹底明瞭、通達,沒有絲毫的疑惑,這時心才得到真實的安住,安住在一切法空。以法空為座(這個座是師子座),座表示安穩、安住的意思,安住在法空之中,這就是真正安住在實相(事實真相)。所有一切的憂慮、煩惱、牽掛、業障,都圓滿的消除,因為這些都不是真實的。

佛經比喻說,罪障就好比霜、露水一樣,太陽出來不久就消失了,太陽就是比喻智慧。自性智慧現前,業障才從根本拔除;智慧不現前,決定有業障、罪報。雖然全是假的,如夢幻泡影一樣,卻不能說夢中沒有境界,夢裡確實有境界,但是夢中境界是假的,不是真的。不了解事實真相的人,在假相裡受苦;明瞭事實真相,知道這種假相了不可得。《般若經》上,佛說了幾百遍「無所有」、「不可得」,確實是無所有,確實是不可得。你認為有、認為有得,是迷惑,不是智慧。

佛說「有」,佛不著有;佛說「空」,佛也不著空,所以佛說法四十九年,「佛無有法可說」。說與無說同時存在,同一個意思,說即無說,無說即說。我們把說與無說看作兩樁事情,這是迷,不了解事實真相。所以,佛用比喻(實在講,比喻是無法達到事實真相,一切的比喻只能比個彷彿),你要從比喻當中去體會,體會淺深各人不同。佛用鐘來作比喻說法,「大叩則大鳴,小叩則小鳴」。我們撞鐘,鐘響了,鐘本身並沒有意思去想響(你來撞擊,我趕快就響),它無心,無心就無聲,所以聲即無聲,無論音聲大小都是無聲。在洪鐘響亮的時候,你能聽到無聲,你就聽到法性。

《楞嚴經》上,觀世音菩薩修行的是「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撞鐘時聽到鐘的聲音是外聞,聽不到鐘的聲音是聞自性。見色而不著色,聞聲而不著聲,才能做到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就是入佛的法界(一真法界),與心性體、相、作用圓滿的相應,即《華嚴經》的經題「大方廣」。契入「大方廣」,你過的生活就是佛華嚴的生活,學佛入這樣的境界才能真正得受用,才是真正學會了。宗門的大德常常問學人:「會麼?」真的會。不會的人心被境轉,這是佛常講的「可憐憫者」。境是假的、是夢幻泡影,凡是隨夢幻泡影而轉,就永遠墮落在輪迴之中,隨業流轉永無出頭之日。

大乘法裡,要超越生死輪迴、超越十法界,才算是成就。小果聲聞、緣覺、權教菩薩還不是真的成就,那個成就是相似位。而真實的成就,凡夫也能做到。凡是凡夫做不到的,佛決定不說。賢首大師判教,五教裡面有頓教,頓教是頓超,從凡夫地立刻就契入如來果地。

隋唐以前有些大德們,講往生淨土的前面四品(上上品、上中品、上下品、中上品)是菩薩往生的,凡夫沒分。而善導大師告訴我們,凡夫可以達到上上品往生,「總在遇緣不同」。善導大師是阿彌陀佛再來的,善導大師說的就是阿彌陀佛親自宣說的,所以我們要有信心。哪些是緣?遇到正法是緣,遇到淨土是緣,遇到善知識是緣,遇到好的同參道友是緣,遇到修學道場是緣,種種緣統統具足就上上品往生;緣不具足,品位就次一些。我們細細想想,歡喜接受,肯定自己有分,殊勝的法緣不能捨棄。新加坡這個道場,可以說是一切勝緣圓滿具足,我們將心安住在這個地方,一心一意專修專弘。弘就是自修,利他就是自利,自利利他是一樁事情。

要想得到最殊勝的成就,一定要深入經藏,深解義趣,時時刻刻提起觀照的功夫。過去我講《金剛經》的時候,提示同修們,我們六根接觸六塵境界,念念當中要想到經上講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觀」用現代話講是看法,你應該有這樣的看法,然後你才能離一切相。「離」是不著,不著一切相,「離一切相,即一切法。」這一切法是佛法,法法皆是佛法,法法圓融,即一切法。換言之,你要是不能作如是觀,心還隨境轉,就不是一切法,連《大方廣佛華嚴經》也不是佛法。佛法、世法就在一念之間,一念覺,一切法都是佛法;一念迷,佛法也是世法,這是事實真相。我們何時學會不被境界轉,功夫就得力,這個功夫並不是很高,但在這個基礎上,可以逐漸將自己的境界向上提升。所以,我們坐在這個座位上,一坐下來,法空為座,佛以法空為座,這就對了。

住在一個房子裡,不管什麼樣的房子,搭個帳篷也好,在帳篷裡慈悲心現前,身就得安穩。房舍是保護我們的身體,慈悲心就像房舍一樣,保護一切眾生。「無緣大慈,同體大悲」,我們走進一個房舍,這個心就要生起來│我要像房子一樣,庇佑一切眾生,使他們避免日曬雨淋。你喜歡樹木,看到樹木│「高樹法幢,普度眾生」。所以,佛在經上講,《華嚴經》是一切諸佛常說、遍法界說、無間斷說,這個話是真的。我們六根接觸六塵,無處不是佛在說《華嚴經》,無處不是佛在轉究竟圓滿的法輪,是眾生自己不覺,迷惑顛倒,得不到法義。我們在佛法上要想有成就,外緣重要,借重外緣開發自性;外緣再好,不知道回頭,不知道開發自性,就空過了。

維摩居士講:「布施是道場」。佛在大乘經上常講:「毫髮的布施(毫是毫毛,髮是頭髮,布施這麼少的東西),功德福報遍虛空法界」,這是真的。因為稱性,所以遍虛空法界。所謂稱性,就是與真心相應,真心裡面沒有妄想、分別、執著,所以心量是遍虛空法界,毫髮之善也遍虛空法界,得福報無有窮盡。世間人布施一萬塊、十萬塊,乃至布施千億、萬億,得的福報有限。得多大福報?就在他限量之內,這個限量是他自己劃的,不是別人劃的。他的心量小,如果念念為自己,無論布施多少,所得的福報是一個人受用。心量想到一家,就一家人受用,就只有這個範圍,無法突破障礙。心量想到自己的國家、民族,將來他的福報,就作這個國家的國王,作這個民族的領導,他的福報只到此地。如果懂得大乘佛法,心量拓開了,心量到大千世界,但一個大千世界還是很有限,不能突破到第二個大千世界。所以,有界限,得福始終是有限。

這些道理與事實真相,唯有《華嚴經》講得透徹。這樣圓滿的法輪,能在一生當中遇到的有幾個人?如果不是善根、福德、因緣在此時成熟,就遇不到,真正是百千萬劫難遭遇,如同彭際清居士所講,「無量劫來希有難逢之一日」,這話說得一點也不過分。真正是個聰明人、有智慧的人、覺悟的人、有福的人,寧願捨棄生命,也不願意捨棄這個希有難逢的機緣,如此才能有成就。

聞法修學真正是希有難逢,要有覺悟的心、願心,掌握機會,不要失去這個機緣,我們才能成就。這些道理與作法,也能啟發一些有心人。善根、福德成熟的人,看到我們這個作法,會有所感悟,會來學習。他知道應當如何學佛,如何將這一生過得有意義、有價值,得到真實圓滿的成就。淨空法師講述

有信心、有毅立,念佛一定會成功

世出世間法,信心非常重要,有信心方能成就。我們念佛,信心更為重要。有信心、有毅立,念佛一定會成功,反之則很難成功。念佛志在一心不亂,唯有佛號才是正念,除佛號之外一切念頭皆不算是正念。古德曾說:「佛法的仗,是正念與邪念打,敗了又來,要像久不死的團魚,正念是永遠不會死的,敗了再打,時久自然邪不勝正。所以說,正念像不死的團魚,不怕持不了,只怕不發心。」

我們念佛更應如是,稍有邪念、不正念產生,立刻警覺,趕快提起佛號之正念,將念頭壓下去。此雖不能盡斷煩惱,但是久久自然功成,自然伏住煩惱。若念佛能將煩惱伏住,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就有把握了。因此,古德的這幾句開示,正是提醒我們念佛的淨土行人,應當善思、善體會之!

 

電視帶大的孩子

孟子如果出生在二十世紀末的中國,他可能在電視機前長大,孟母可能因為沒有立刻覺察到電視的長遠負面影響,也不會阻擋。小孟子的大腦會因為失去正常童年的遊戲、玩耍、運動、聽故事、呀呀學語和好奇心驅使的學習而發育不全;成年後也不會有深度的觀察和思考能力,沒有高尚道德責任感,也不會對中國文化有特殊的貢獻。如果電視早五百年在歐洲出現,現今我們可能聽不到莫紮特、貝多芬和其他近代音樂家的傑作,也見不到達芬奇的畫和發明;如果電視早在中國出現,李白、杜甫也不會寫詩,很多藝術精華都不會見到,也不會有中國文化。

如果你覺得以上的假設言過其辭,讓我們看看電視普及四十多年後的美國文化、教育、道德和社會。美國學齡前的孩子平均一星期看三十小時的電視,大人是每天四小時,也就是除了睡覺、工作和上學之外,電視占據最多的時間,美國孩子在上學前已看了五千至八千小時的電視,到高中時,一生中看電視的時間已超過課堂的時間。電視對兒童、青少年和成人有什麽樣的影響?美國教育部報導,七千萬的青年人是功能性文盲;美國的公司發現很多高中畢業應征者不識字、不會計算或思考;美國摩托羅拉(Motorola,Inc.)公司發現全國性的應征者中,百分之八十的人沒有通過七年級的英文和五年級的數學;另一項報導發現,十七歲的青年中只有百分之七俱足上大學科學課程的程度;美國十三歲的孩子在一項國際性的科學數學考試成績是十二個國家中倒數第一名。

資深的數學老師們從六十年代中開始發覺到學生們的學習能力一年不如一年,全國性的考試成績也年年下降;從事尖端科學研究的人士感歎後繼無人;美國大學研究院學生,土生土長的美國人只占少數。一位教學三十多年的大學科研教授于一九六三年到一九七三年間,每年都回母校為大學生講學,學生的反應,年年都沒有太大的改變,在一九七三年那年,他突然發現學生們的理解能力明顯的下降,學校的物理教學完全改觀,學生們不再學習如何解決物理題目,而是看大衆化的電視、科學節目,問他為何改變教學方式,他回答說:“學生們無法應付傳統物理課程,只好衝淡課程,以看電視、觀摩工廠為教材。”

不少人對美國教育失敗歸罪于學校或家庭,但都不是最根本的原因,Carniegie學習促進基金會在一九九一年詢問美國七千位幼稚園老師兒童上學的情形,如身體狀況、應付能力、情感成熟、語言的豐富、起碼的知識和道德概念,結果發現,百分之三十五的兒童不俱足上幼稚園的條件,這些孩子來自大小城市鄉鎮,不同的經濟、文化背景,這些五歲的孩子們不知自己的全名,不知自己住哪兒,不會識別顔色,不會用鉛筆,說話有限,注意力很短,沒有表達自己的信心,不習慣聽從指揮,不懂輪流合用一張桌子畫畫……,他們智力正常,只是缺少生活體驗。

初生嬰兒的腦子平均重三百三十千克,是大人的四分之一,到二歲時已成長三倍,七歲時是成人的百分之九十。

所有動物實驗都發現大腦的成長與經曆有密切的關系。在柏克萊大學的Marian Diamond博士以老鼠為研究對象,住在“豐富”環境的老鼠的大腦皮層比住在“貧乏”環境大百分之十一。“豐富”環境的老鼠住大一點籠子,有不同的玩具和玩伴;“貧乏”環境就是普通的小籠子。如果將另一籠老鼠放在豐富環境中,他們只會看其他同伴玩,但不能參與,他們的腦部與貧乏環境一樣,柏克萊野生的老鼠經驗更豐富,大腦也最發達。

被動性的看電視活動取代了兒童主動的參與活動,以至于腦部缺少刺激發育,電視本身對腦神經和所有感官有麻木作用,與吸毒有相似之處,因此看電視也會上瘾。看電視時,腦波是Alpha 波,比平常的Beta波慢,左腦尤其沒有反應,只有右腦接收畫面和情感的信息,左腦是思考判斷和分析的功能,看電視時關閉。也難怪廣告利用這個弱點來推銷産品,因為它不必以理由來說明,只要藉著生動的畫面和簡短的句子來吸引人,小孩、大人都會像被催眠一樣地去買。

也因廣告,美國人喜歡吃高糖、高脂肪垃圾食物,肥胖症也成為流行性疾病。電視的熒光閃動每秒五十至六十次,超過我們神經系統所能跟上的每秒二十次,同時因為光線是直射光,不同于我們所熟悉的反射光,眼睛自然停止反應,眼球是在止靜狀態,視力完全靠眼球的頻動來調整焦距,看電視造成視力衰退可想而知;不僅視力,其他感官也休止。有報導說,看幾分鍾電視,腦電波的反應與在知覺隔絕的環境九十六小時的人一樣。德國某些醫院已有專門治療被電視傷害的兒童部門,一般父母不會想到孩子的睡眠不安、消化不好、心髒跳動不規律、情緒暴躁、疲倦、做事玩耍容易厭倦、吸毒、飲酒、硬心腸、性欲放縱、學習困難、手腳不靈活、注意力不能集中等與看電視有關,歐美的一些父、母親已認出這些問題所在,開始“戒”電視,觀察家人是如何的看電視是第一步,也許漸“戒”,也許一夜之間就“戒”了。

史丹勒博士所創的沃道夫教學系統一向不主張孩子們看電視,也許十四歲以後可選擇性地看一些特別節目。電視大大減少兒童的想像力,因為兒童是藉著“假想”的遊戲和聽故事時的想像來促進想像力,同時,兒童的肢體活動促進意志力的形成,如果缺少活動,則到少年期會覺得生命無意義且沒有目標,做事也心有余而力不足。

中國電視普及比美國遲三四十年,因此這些明顯的問題出現也會稍後,但現在,父母、教師已可看出電視對兒童和家庭的影響,現在挽救還來得及。   雷久南博士

大方廣文化公益網
 
 

天時地利不如人和

人生在世間,諺語常講:「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這是我們選擇生活環境的指標。哪個地方是好環境?這個地方的人和睦、和善、仁慈,不傷害眾生。前些年我初到澳洲,聽說澳洲人愛護動植物。修公路要砍樹的時候,看到樹上有鳥窩,這個樹就不砍,要等鳥長大,等牠飛走了再砍,有的時候等好幾個月,我們聽了深受感動。其他地方的人,認為這是公家的工程,都不會顧及這些。所以,從這個地方來觀察,你就曉得那個地方人的有愛心,對動植物尚且如此,何況對人?所以這個地方是好的生活環境。(節錄自《太上感應篇》第144卷)
 
        

落實宗教教育

這個世間,講經說法的人太少了,要想挽救世道人心,挽救劫難,沒有別的,決定要提倡宗教教育。因為今天家庭教育沒有了,學校教育、社會教育與聖賢教育完全脫節了,所以社會動亂,災難頻繁。解決的辦法,只有提倡聖賢教育。提倡聖賢教育,在現階段能做的,只有宗教。因此我才聯合世界上各個宗教的領導人、傳教師,希望我們常常能夠聚會,建立共識。

在佛教,要把佛陀的慈悲,落實在我們自己身上;在天主教,一定要把耶穌基督的愛心,落實在他們信徒身上;伊斯蘭的教徒,一定要把阿拉的仁慈,落實在他們信徒身上。於是我們就了解,所有不同的宗教,心是一樣的:仁慈博愛。每一個宗教的愛心都是超越時空、超越種族、超越國界、超越宗教,宗教哪有不能融合、哪有不能團結的道理?不能團結、不能融合,是對於自己的典籍沒有深入。《聖經》裡,上帝愛世人,他有分國家、族群嗎?沒有,他愛的是世人。「世人」兩個字擴大,可以到虛空法界一切眾生。上帝這個愛心,我們尊敬、佩服,他沒有私心。《古蘭經》講「阿拉確實是仁慈的」,他也是心包太虛,量周沙界,他也沒有分國界,分族群,所以他的教向全世界弘揚,全世界每個地方都有他的信徒,不分族群、不分國界,這個心量多大!佛家講得更具體,「清淨、平等、慈悲」。特別是在淨宗法門,《無量壽經》漢譯的經題:清淨平等覺經。清淨平等覺就是大慈大悲,我們一定要落實,這才叫學佛。所以佛弟子要學佛,基督教弟子要學耶穌,天主教應當學聖母,猶太教要學上帝。如果不能把神聖的大愛,落實在我們自己身上,用我們自己這個身體發揚光大,宗教經典講的愛都落空了,到哪裡去找?經本上找不到。一定要落實在我們的心裡,落實在我們的行為,真正去愛世人。菩薩捨己為人,這值得人讚歎。(節錄自《華嚴經》376卷)淨空法師講述

印光大師開示

人生世間,所資以成德達才,建功立業,以及一才一藝養活身家者,皆由文字主持之力,而得成就。字為世間至寶,能使凡者聖,愚者智,貧賤者富貴,疾病者康寧。聖賢道脈,得之於千古。身家經營,遺之於子孫,莫不仗字之力。使世無字,則一切事理,皆不成立。而人與禽獸無異矣。既有如是功力,固宜珍重愛惜。竊見今人任意褻汙,是直以至寶等糞土耳。能不現生折福折壽,來生無知無識乎哉。(正)挽回劫運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