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ly Archives: 九月 2008

三槐堂銘

三槐堂銘 並敘
「宋」 蘇軾
天可必乎?賢者不必貴,仁者不必壽。天不可必乎?仁者必有後。二者將安取衷哉?吾聞之申包胥曰:「人眾者勝天,天定亦能勝人。」世之論天者,皆不待其定而求之,故以天為茫茫,善者以怠,惡者以肆。盜蹠之壽,孔、顏之厄,此皆天之未定者也。松柏生於山林,其始也,困於蓬蒿,厄於牛羊;而其終也,貫四時,閱千歲而不改者,其天定也。善惡之報,至於子孫,則其定也久矣。吾以所見所聞所傳聞考之,而其可必也,審矣。
國之將興,必有世德之臣,厚施而不食其報,然後其子孫能與守文太平之主共天下之福。故兵部侍郎晉國王公,顯於漢、周之際,歷事太祖、太宗。文武忠孝,天下望以為相,而公卒以直道不容於時。蓋嘗手植三槐於庭,曰:「吾子孫必有為三公者。」已而,其子魏國文正公,相真宗皇帝於景德、祥符之間。朝廷清明,天下無事之時,享其福祿榮名者,十有八年。
今夫寓物於人,明日而取之,有得有否。而晉公修德於身,責報於天,取必於數十年之後,如持左券,交手相付。吾是以知天之果可必也。吾不及見魏公,而見其子懿敏公,以直諫事仁宗皇帝,出入侍從,將帥三十餘年,位不滿其德。天將復興王氏也歟?何其子孫之多賢也。世有以晉公比李棲筠者,其雄才直氣,真不相上下,而棲筠之子吉甫、其孫德裕,功名富貴略與王氏等,而忠信仁厚不及魏公父子。由此觀之,王氏之福,蓋未艾也。
懿敏公之子鞏,與吾游。好德而文,以世其家。吾是以錄之。銘曰:
「嗚呼休哉!魏公之業,與槐俱萌。封植之勤,必世乃成。既相真宗,四方砥平。歸視其家,槐陰滿庭。吾儕小人,朝不及夕。相時射利,皇恤厥德。庶幾僥幸,不種而獲。不有君子,其何能國。王城之東,晉公所廬。郁郁三槐,惟德之符。嗚呼休哉!」
參考譯文:
天理是必然的嗎?但賢德之人不一定能顯貴,仁愛的人不一定能長壽;天理不是必然的嗎?但仁愛的人必然有好的後代。這兩項怎樣得到折中調和的解釋呢?春秋時楚國大夫申包胥說:「人多能勝過天理,但天理依然能勝過人。」世上議論天理的人,都不等天理成為定局,便去求證它,所以認為天理是茫茫難測的。善人因此而懈怠,惡人因此而放肆。盜蹠的長壽,孔子、顏回的困厄,這都是天理還沒形成定局啊。松柏生長在山林中,開始的時候,被蓬草圍困,受牛羊摧殘;到後來,能夠四季常青,經歷千年也不凋零,這就是天理已經形成定局了。善惡的報應,有的要一直到子孫後代纔能表現出來,而這種定局早就存在了。我根據所見所聞和大家傳聞的事跡來驗證,說明天理的必然是非常明白的。
國家將要興盛的時候,必然有世代積德的大臣,他厚施恩德於百姓,而不求報償。這樣,他的子孫就能夠與遵循先王法度的太平君主,共享福祿。已故的兵部侍郎晉國公王祐,在後漢、後周時就已經顯貴,又先後在宋朝太祖、太宗兩朝任職,他文武忠孝的德行具備,天下人都希望他能做宰相,然而王公終因個性正直不阿,不能被當時所容。他曾經親手在庭院中種植了三棵槐樹,說:「我的子孫一定有位列三公者。」後來,他的兒子魏國文正公(王旦),在景德、祥符年間,擔任真宗皇帝的宰相,當時朝廷政治清明,天下太平無事,他享有福祿榮銘,共十八年。
假如把東西寄存在別人那裡,明天再去取,可能得到,也可能拿不到。但晉國公修養自身的德行,以求上天的福報,在數十年後,得到了必然的回報。這就好比手持契約,親手交接一樣。因此,我知道了天理果真是必然實現的。
我趕不上看到魏公,而見過他的兒子懿敏公,他以直言敢諫,事仁宗皇帝,出入跟隨皇帝,擔任將帥三十多年,這種爵位還不足以和他的德行相稱。上天將再次使王氏興盛吧!為何他們家的子孫有這麼多賢能的人呢?有人拿晉公和唐朝的李棲筠相比,他們的雄才大略,剛直氣概,確是不相上下;李棲筠的兒子吉甫,孫子德裕,享有的功名富貴和王家也差不多。然而在忠恕仁厚上,卻趕不上魏國公父子。由此可見,王家的福分正旺盛不衰呢!
懿敏公的兒子王鞏,和我交游,他勤於修德,又有文采,以此繼承了他的家風。我因此為他做銘。銘曰:
「啊!多麼美好啊,魏公的功業,跟槐樹一樣萌發興盛。栽種的勤勞,在數代後必然有所成。他輔佐真宗,四方平定,回鄉探家,槐蔭滿庭。我輩平凡的人,從早上等不及到晚上,只知利用時機去求利,哪有時間懮心自己的德行呢?只希望圖個僥幸,不耕種便有收穫。如果沒有品德高尚的君子,國家又怎能成為一個國家?在京城的東面,是晉國公的住所,郁鬱蔥蔥的三棵槐樹,象徵著王家的仁德。啊,多麼美好啊!」
參考資料:
《四庫全書薈要》之【集部】——《蘇文忠公全集》
《古文觀止新譯》三民書局出版
敬請惠覽本網「德育故事」欄目之「八德故事」——《王旦薦賢》
 
摘自大方廣
 
 
                                                              

妄念魔食糧

●鞭鼓生            摘自明倫
 早年一般民間的問候語是:「吃飽了未?」在物質匱乏的年代裡,三餐都成問題,有沒有填飽肚子,是很重要的事。所以人們見面就互相關切「吃飽了未?」是啊!吃飽了,才有力量工作,才有精神講話。而在今日,物質豐饒,多半人往往會「吃」得過量,甚至必須減肥。因此「吃飽了未?」已經很少人拿來當問候語了。
     而人類的首要慾望滿足了後?少不得就有種種想頭蜂湧而起,於是妄念紛飛,無有片刻休止。祖師說:「妄念魔食糧。」妄念愈多,魔的糧草就愈豐富,魔頭吃得腦滿腸肥,動身發語就迷妄執著,起惑造業,惹出許許多多的是非。據大乘起信論記載:「無明之相,不離覺性……如大海水,因風波動……若風止滅,動相則滅,濕性不壞故。」可見妄念能攪動平等真如海,而現出萬象差別的波浪,若能止息妄念,就能回復本來的覺悟境界。如何止息妄念,住於正念呢?
     我們先來簡別正念:正念可分為二:一是世間的有漏正念,也就是一般隨順仁義禮智信的善念。一是出世間的無漏正念,也就是依止無漏正見,能思維真理實諦,明記不忘之念。依此,大家可以細細思維 雪公曾明示弟子的話:「白衣學佛,不離世法,必須敦倫盡分。處世不忘菩提,要在行解相應。」在世間法上,敦倫盡分,雖是有漏正念,卻已穩住了出世的基礎,之後再提昇,處於濁世,卻能不忘菩提,以淨土宗的正念:「面臨諸種遭遇,能心不錯亂顛倒而一心念佛。」來加強觀行,則漏與無漏的正念都函蓋上了。果能如此,雪公說:「現世得以保平安,臨終可以得往生。」
     人的一生,精力充沛的時間非常短暫,一晃眼就老病來磨,臨命終時,難保不為死苦而心生顛倒,忘失淨因。所以正念亦須仰賴平生行業來熏習,點滴累積,而非一蹴可及。至於妄念,也是一樣,要仰賴平素綿密功夫去止息,當魔食糧斷絕時,就是「許爾法身活」的時候了。

 

                                       

心願行與佛相同

一切法門裡無比殊勝的是淨宗法門,唯有念佛法門方能度苦難眾生。念佛法門所依靠的是淨土五經。

  淨宗的事理、因果,若不能透徹了解,則心無主宰。有人提倡本願念佛:「不必念佛,也不必持戒、吃素,只要發願往生就行了!」這害死人!依照《無量壽經》第十八願,臨命終時一念、十念都能往生。話講得沒錯。臨命終時頭腦是否清醒?若人事不知,佛菩薩來助念也不能往生。

  希望念佛的同修要回過頭來,依照印光法師的教誨:「敦倫盡分、閑邪存誠、深信因果、老實念佛」,這一生才能得度。禪定就是心有主宰,不聽信謠言。持戒、念佛決定是正確的,不食眾生肉是慈悲心。佛法是「慈悲為本」,怎能捨棄根本?忘失根本豈能往生?古人說,一天念十萬聲佛號,有口無心,喊破喉嚨也枉然!若心、願、行與阿彌陀佛完全相同,則是「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心、願與佛完全相違背,念十萬聲都不相應。阿彌陀佛的心願、解行在哪裡?在《無量壽經》之中。

  其他法門,要先解後行,淨土法門方便,可以先行,一面行一面求解。只有行不解也行,我們看到很多老太婆不懂經教,一句阿彌陀佛念到底,往生的時候站著走、坐著走。一句阿彌陀佛念定了,這種人是老實人。一天到晚妄想、分別、執著,就是不老實。不老實的人一定要求解。理論清楚、方法明白,佛號念得才相應。聽信謠言、邪說則不老實,到最後把自己這一生往生的殊勝因緣錯過了,甚為可惜!

  (節錄自《地藏經講記》14-12)

 

                               

虛雲老和尚入定

虛雲老和尚是禪宗的祖師,有相當的禪定功夫。他常常打坐,一坐就是十天半個月,出定後覺得才幾分鐘。我們知道虛雲老和尚生活很清苦,有一年過年時,他在自己的小茅篷裡煮芋頭,一邊煮,一邊打坐。有人到茅篷來看老和尚,向他拜年,看到他入定,就拿引磬在他耳朵邊輕敲一下,請老和尚出定。出定後看到有人來,老和尚就說:「你們來得正好,我剛剛煮芋頭,大家一起吃。」結果一看,芋頭都長毛了。他們說:「年早就過了。」老和尚說:「不會吧!我覺得才十幾分鐘。」他在定中感覺十幾分鐘,實際上過了二十多天。虛雲老和尚常常一入定就是很多天,類似這樣的事情很多。

有一次在黃昏時,老和尚走路回自己的茅篷,因為有相當長的一段路,老人家年歲大了,就一個人慢慢走,走到半路遇到兩位出家人,彼此都認識。這兩位出家人手上拿著燈籠,看到老和尚就問:「老法師,天這麼黑,你還一個人走路!」老和尚一直走,心是定的,心是清淨的,所以永遠保持光明,他沒有感覺到天暗了。經他們一提,他愣了一下,一剎那天立刻就黑了。所以,天空的黑暗不是真的,是妄想、分別、執著造成的,老和尚沒有分別執著,所以他的天空永遠是明亮的。

佛經上說,佛菩薩住的是大光明藏,佛菩薩的虛空是一片光明,我們相信。我們今天的光明,得自太陽、月亮、燈光來顯露太虛空的真面目。黑暗是無明,無明斷了,晚上與白天一樣明亮,不需要日月燈光。這是普通菩薩、阿羅漢、辟支佛,即使權教菩薩也做不到的。唯有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的大菩薩,自性的光明完全透露,才不需要日月燈光。所以光明是自性本來具足的,我們自性本有的光明被煩惱障礙透不出來,這才看到一片黑暗的現象。所以妄心是無明,真心是「覺、正、淨」,覺而不迷,正而不邪,淨而不染。正而不邪就是正知正見,對宇宙人生的觀察真實正確,沒有偏差。經論中稱為「佛知佛見」,與佛菩薩的知見完全相同。

節錄自「金剛般若研習報告」9-23-017

 

                        

弟子規拯救了我的家庭

我有一個讓人羡慕的家,一家三口,先生有一家屬於自己的公司,年幼的兒子長得活潑可愛,討人歡喜。平日,先生工作比較忙,我白天工作,晚上就照顧家庭與孩子,全心全力的支持著先生,愛護著家。那時,我們夫妻很恩愛,甚至是朋友稱贊的好夫妻的榜樣。
但是,在一年前,我們的感情卻出現了裂痕。
那時,我發現先生回來得越來越晚,最早也要十二點鐘,到深夜二、三點鐘纔回來,更是家常便飯。
終日裡酒氣熏天,喝得爛醉,吐得滿地污穢,而我,天天為他酒後還要駕車回家擔心。
不僅如此,他醉酒回家後,還開始打人。一次、兩次,我默默忍了,心想他的工作壓力太大,脾氣變得不好,情有可原。
但一次偶然的機會,我竟在深夜,接到一個陌生女人打給他的電話。當對方一聽是我接電話,便馬上掛斷。
種種與往日的不同的跡象,越來越讓我覺得不對頭。之後,我終於發現,在我們婚姻生活中,出現了第三者。
當我得知他在感情出現問題後,我的生活,一下子變了味道,每天就像和自己過不去似的,一定要等他回到家纔肯睡覺,把自己搞得精疲力竭。心情壓抑不算,換回的,卻是他一臉的冷若冰霜和一次又一次的爭吵。
我彷徨了,在我人生道路不知如何走下去的時候,我意外得到了一次去廬江文化教育中心學習的機會,參加了一期「幸福人生講座」。
在中心的幾天裡,我是笑聲伴著淚水度過的,聽著老師們精心安排的課程,每一字、每一句都好像在說給我聽。
其中,有一堂課讓我印象最為深刻——蔡老師的「家和萬事興」。那時,我明白了一個理:「我們年青夫妻的和樂,關乎雙方老人的晚年幸福,關乎我們年幼孩子一生的成長,關乎到國家社會的安定團結」,它是至關重要的一件事情。
從廬江回來的路上,我在內心深處一直對自己說,要對得起老師這幾天的教誨,一定要把它運用到我的生活中。
回家後,聽老師的教導「女人一生, 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相夫教子」,馬上下決心辭去了原本待遇很好、領導信任的工作,回歸家庭。
辭職歸家後,雖然面對的還是那張冷冷的面孔和長夜的等候,但每當這時候,我都提起老師的一句教誨:「只看對方的優點,不看對方的缺點」,我下決心一定要盡到做妻子的本分。
可正當我滿懷信心,想要努力去做的時候,卻有一件不幸的事情發生了。
一天深夜,酒醉的他回到家裡,又開始發脾氣,突然間,一個耳光打過來,我整個腦袋頓時嗡嗡作響。有生以來,第一次體會到什麼是眼冒金星,半邊臉一下子麻木了,一支耳朵沒有了聲音。
他一看,也嚇壞了,送我到醫院。
經過檢查——「耳膜撕裂性穿孔」。醫生沒問我病因,直接說:「你這個不用問,是被人打的,外傷所致。你是否需要出據醫學報告,拿著我的醫學報告,現在去公安機關報案吧,這已經構成了刑事犯罪,公安機關馬上就可以把這個傷害你的人,逮捕歸案,你是否需要?」
這時,突然有一個聲音在我心裡回響:「治家戒爭訟啊!」我對醫生搖了搖頭,可眼淚卻不聽使喚的一下子流了下來。
醫生一看我這個樣子,連忙安慰我,但卻堅決地對我說:「你可以不開據報告,但是你現在必須立即住院,接受手術。」
當醫生告訴我需要手術的時候,我的第一個反應是,如果我手術住院,那我的父母一定就會知道了。他們是那麼愛我,我可以想像,當他們知道的那一刻,會是怎樣的傷心與痛苦。而媽媽、爸爸那麼大年紀,哪裡經受得了這樣的打擊,做晚輩的還要讓長輩擔心,不可以,我一定不能讓父母知道。
於是,我再一次對醫生搖搖頭,「我不能手術,只能接受保守治療。」
醫生惋惜地看著我說:「你年紀輕輕,知道這樣做的後果吧?」
回到家後,我只關照先生不可以讓我父母知道,就把自己反鎖進房間裡,幾天不吃也不喝,不哭、不笑、不說話。
我想不通啊,夫妻連心,他怎麼能夠下如此狠手?是不是我一次又一次忍讓,讓他感覺我軟弱可欺?
一次又一次深夜遲歸,我對他不吵不鬧,姑息放縱,纔會讓他在外面出現感情出軌?
……
我就像困在繭裡的飛蛾一樣,掙扎著,痛苦著,我找不到答案。
常聽老人講「母子連心」,那幾天,我雖然沒有告訴父母我生病了,但是媽媽好像有感覺一樣,覺得我一定出了什麼事情,打發父親上我家來看望。
為了不讓父母知道,當父親的面,我假裝笑顏,與父親說笑著,讓父親轉告母親我只是患了小小的感冒,過幾天病好了會去看望二老,這樣父親纔放心地回家。
望著父親離開的背影,家裡只留我一個人的時候,我再也忍不住了,我放聲大哭。
想想父母,想想孩子,淚水一次又一次的掉下來。
在我最痛苦的時候,我想起從廬江文化中心帶回來的一些資料,其中有楊淑芬老師的《夫義婦德》和蔡老師的《幸福人生講座》,我想從老師的課程中尋找解決這件事的答案。
於是,在接下來的幾天裡,不管是白天和黑夜,我反復地看、不停地看,不知看了多少遍。
最終,我找到答案,要聽老師的話,為了對父母孝順,為了孩子一生的前途,我不能離這個婚,我要幫助他改變這些惡習。
凡事都要講求方法,如何纔能把這件事情處理好呢?
當他想就此事與我溝通的時候,我便告訴他:「我先不說與否,你先看楊老師的《夫義婦德》這個課程,我們再來談。」
看過之後,他對我講,好像老師講的每一個做先生的毛病他都有,自己從不知道什麼是夫義,如何扮演先生、父親、兒子,這些沒有人教過他。現在纔知道,原來作為一個男人,肩上有很重的擔子要挑,那就是上要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下要為孩子樹起一個好的榜樣,感情上出現問題,對家庭與妻子會造成無比的傷害。身染嗜酒的惡習,纔會造成今天的結果。
當他乞求我原諒的時候,我流著淚告訴他:「上為雙方的父母,下為年幼的兒子,我不與你離婚,我相信你一定會改好。」
也許是上天在冥冥之中的眷顧,當我再次來到醫院進行復查時,醫生髮現奇跡,我的耳朵竟然在不動手術的情況下好了。醫生感嘆著:「真沒想到,這簡直是不可能的啊!」
雖然,打人的事情剛剛過去,但是他的感情問題還需要慢慢解決。
我應如何做?接下來,我要將老師的教誨,落實到生活中。
我拿出楊老師課程教導的四把尺子考評自己,那就是婦女四德:「婦德、婦言、婦容、婦功」。不管先生做得怎麼樣,先把自己做好。
先從「婦言」上下功夫,在語言上儘量做到溫柔,多一些關心和感恩的話。
起初,他不肯接受,說你這些都是假惺惺。我想「行有不得,反求諸已」,你說不好,我改,儘量做到「話說多,不如少」,更多的用行動去關心他。比如說,夜深了,先生還沒有回家,我先把自己的心定下來,不再給他亂打電話,不再胡思亂想。利用這段時間,把家裡打掃得乾乾淨淨,物品擺放得整整齊齊。當他進家門時,我笑臉迎上去,幫他放下提包,送上一杯熱茶,再端上一盆暖暖的洗腳水,幫他按摩。
記得有一次,他很晚都沒有回家,我擔心他陪客戶沒有吃飽,於是就為他準備一碗麵湯,發一個短信給他:「夜深了,工作在外的你辛苦了,給你準備了一碗面,希望你能夠趁熱吃下。」就在我這個短信發出沒有多久,他竟然真回家了。
我很吃驚,於是就問他,「你怎麼這麼快就回來了?」他說:「看了你給我發的短信,我知道家裡還有一個人在深夜等候著我,我想我得趕快回家了!」
看著他趁熱吃下了面的樣子,我心裡高興得不得了。
在他的身上,我深切地體會到,「成年人他們更願意接受你的實際行動,而不是語言。」
接下來是「婦功」,因為先生長年在外吃飯,患上了高血脂,心臟病和便秘,我決定要從周泳杉老師「新世紀健康飲食」這堂課裡取取經,按照周老師的講課內容,精心為他調配飲食。
起初準備的晚餐,他很少有機會回來吃,常常準備了一桌的飯菜,他不回來,剩下的足夠我和兒子吃上好幾天。那怎麼辦哪?晚餐吃不了,我就在早餐上給他下功夫。
人們都說,早餐吃的要像皇帝。我就變著花樣為他做早餐,還特別根據他的身體狀況為他設計了「早餐營養鮮榨果汁」。
通過我的果汁療法,他的血脂開始下降了,頭暈的次數明顯減少,排便也順暢了,原本紫黑色的嘴脣也漸漸變得有些紅潤了。看到了效果,他也從「被迫」喝果汁到後來「主動」要果汁喝。
就這樣通過不斷努力,先生回家的時間不斷提前,原來深夜一、二點鐘,後來到十一、十二點,再到孩子睡覺前,再後來是能夠回家吃晚飯,陪孩子玩一玩。
有一次,他特別早回家,進家後,一下拉我到沙發上坐下。他說:「這些日子裡,我一直有些話要跟你說,我今天實在忍不住了,我真誠的為上一次我打傷你的事情向你道歉。我傷害了你,可這段時間你還能這樣細心地照顧我,我真的慚愧得無地自容,我真誠請求你的原諒。從今以後,我再也不會傷害你了,不再與『外面的人』聯係了,也一定不再醉酒了。」
這時,我從他的眼神中讀到了「真誠」,淚水充滿了我的雙眼。
自從說了這席話之後,他也真的按照他說的那樣,改變著自己的言行和舉止,喝酒遲歸的時候越來越少,早回家的時候越來越多了。
生活真的像老師教給我們的那樣,「各相責,天翻地覆;各自責,天清地寧」。當我努力去落實老師的話時,突然間發現,只要願意去找自己的缺點,會發現,自己的問題和錯誤一大堆,反而看對方好像沒有一點缺點了,生活一下子變得幸福起來。
講到這裡,大家是不是都在為我高興啊?心中可能會想,你的故事可能到此結束了吧?但是還沒有,需要說明的是,當夫妻之間一方發生感情問題的時候,可能會有反復現象。
事情是這樣的,由於先生前一次的真誠懺悔,我們平靜而快樂地度過了幾個月。
但不久,我卻又發現,他再一次出現感情外遇背離家庭,我也再一次陷入了感情的低谷。
於是此時,我便開始質疑自己以前的種種付出,開始質疑老師的教導用在先生這種人身上是不是不靈驗。心裡在埋怨:「我對他這樣好,他還在背叛我,沒有良心,這次我一定要和他離婚。」
那時,我的內心很是不平,就像要和老師較勁一樣,不看老師的課程。心中盤算著,我一定要在離婚後,纔去看老師的課程,要不一看,離婚的信心就一定會動搖,一定會被老師的話勸住。
一遍又一遍地對自己說,不看,不看,就是不看,堅持住。
可是最後理智還是戰勝了情緒,我再次拿出蔡老師和楊老師的《幸福人生講座》、《夫義婦德》,看了起來。
看過之後,心平靜多了,聽著、聽著,突然間明白了一個道理,不管他做得對不對,我一定要做對,一定要盡我做妻子的本分。我要相信「人之初,性本善」,我一定能感動他。
於是,當我的情緒歸於平靜的時候,行為也就開始平靜,沒有大吵大鬧,還是安安靜靜地照顧他,為他每天早上鮮榨果汁,深夜遲歸時準備好香茶,進門後打好洗腳水,幫助他按摩。
我想我還是個凡人,當我安靜地做這些事情的時候,外表雖平靜,但是心裡卻在淌血。
外人看我很少說話,很少笑,因為我實在笑不出來啊。我就這樣默默做著,心想我應以什麼方式幫助這個「浪子」回頭,我想我要等,等到一個好時機。
生活過得靜悄悄的,他終於忍不住了,大發脾氣,責問我這些天怎麼變得這樣?
我想這下機會來了,便問他是否再一次背叛家庭。
開始,他滿臉的驚訝,繼而回答卻是滿嘴的謊言。
當我把證據拿出來時,他又是一臉的驚恐與百般抵賴,甚至馬上翻臉說,這些種種都是因為我欲有外遇。
在那一瞬間,我險些要萬念俱灰,但是想想蔡老師告訴我們「行有不得,反求諸已」,他這樣,還是我沒做好。於是我對他講:「我知道你跟我說的都是謊言,但是不管你怎樣欺騙我,怎樣傷害我,我都會原諒你。因為在我心中,你就是我,而我就是你,我們夫妻本是一體,我已經把你當作我身體五臟六腑其中的一個器官。其實我早就知道,你再一次發生了感情的問題,我一直在內心深處問著自己,如果我的胃生病了,我會怎麼去做?我會因為它給我帶來痛苦就一刀把它切掉嗎?我的一雙手,一雙腳生病了,我會一刀剁掉嗎?不會的,我一定不會,我會更加精心地呵護它,為它上藥,每天關注它,期盼它早日康復。我把你當作我的胃,當作我的一雙手、一雙腳,當你出現問題時,我只會把你當作我的一部分,把你當作生病了想,我應該把更多的愛與關懷給你。如果我因為你感情出軌就意氣用事,就像剁掉我的手腳一樣,我會快樂嗎?不會,肯定不會!那會為我帶來更多的痛苦與不便。我堅信你會好起來的,我永遠不會捨棄你,我們永遠不會分開。最後我還請你原諒,前一段時間我的少言寡語,因為我畢竟是一個凡人,我默默照顧你的時候,心裡卻在流著血,我實在是說笑不出來啊!」
當我講完這段話的時候,先生已經是淚流滿面。我有生以來,第一次看到一個男人如此痛哭流涕,他一下子把我攬入懷中,動情地說:「你放心吧,這一生我只愛兩個人了,一個你,另一個就是我們的孩子。」
這似乎也印證了古人說的一句話「男兒有淚不輕彈,只緣未到傷心處」吧!
從此以後,先生真的是改變了,經常早早地回家,週末也會待在家中。問他為什麼不出去,他說:「外面沒有意思,沒有在家裡好。」
他還努力學習打掃房間,時不時還會做飯給我與孩子。晚上只要有時間,就會陪著我與孩子出去散步,有一次甚至打來一盆洗腳水到我的面前,說「你每天也夠辛苦的,我也應該為你打一盆水了。」
此時,我的內心感到無比的感動與幸福!
很多人都說,我要我的愛人全心全意的「愛」我,那我們反問自己,是否用這樣心去面對我們的愛人?
想要獲得對方的愛,那我們一定要先去播撒愛的種子在愛人的心田。這是一顆什麼樣的種子呢?是一顆包容、無私、慈悲、不求回報的種子。
愛是用心去感受,是讓所愛的人感受到溫暖,我願這顆愛的種子能夠在所有人心中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在這裡,我還要感謝我身邊的兩位阿姨——黃阿姨和張阿姨,兩位長者對我無私的幫助,在我最睏頓的時候,陪伴著我,安慰著我。
每次遇到困難時,無論是深夜,還是天氣惡劣,也不管有沒有時間,只要我一個電話,她們都會來陪伴我,幫我解決問題。並且最關鍵的是,她們總能用《弟子規》和古聖先賢的話點醒我,推動我再往前進一點點,再堅持一下。
所以,通過這件事情,我深深感恩能夠學習到《弟子規》,近而認識了這些善良和無私的人們。
在此,我總結了一句話:無論在我們生活中遇到什麼樣的困難與問題,只要我們願意聽從老師的教誨,就一定會找到圓滿的答案。相信如果我們能將老師和古聖先賢經典中的教導,努力落實在生活中,我們的生活一定會越來越美好。
今天給老師們講我這個故事,在我的心中,真的像打翻了五味瓶一樣,酸甜苦辣混在一起。但現在,更多的是甜蜜。正因為聽了老師的話,纔挽救了我即將破碎的家庭,纔有現在幸福溫暖的生活。
我今天鼓起勇氣說出了我的故事,是希望通過我親身的經驗,幫助有類似經歷的妻子們。因為我知道有很多很多盞燈在深夜不能熄滅,那是一顆顆妻子惦念先生的心,那樣的痛苦我是能夠體會到的。
但在這裡,我有一個請求,請隱去我的名字,因為我不想因此而傷害到我的先生,謝謝!
「各自責,天清地寧」,在此,我們看到了一位善良而真誠的妻子,用自己的愛,一點點地融化了丈夫的心,把家從破碎的邊緣挽救回來,讓家重新變得幸福而美滿。
愛與感恩,的確可以化解怨懟與不平,妻子用自己的愛感動了丈夫的心,這其中的過程,有痛苦,也有彷徨,有疑慮,也有無奈,但對聖賢教誨的信心,與踏實的力行,卻讓她力挽家庭的狂瀾,讓丈夫重歸家庭,讓我們不由得深受感動。
文末,妻子特意要求隱去自己的名字,不想傷害到丈夫,可見到妻子對丈夫的愛。然而,為了讓更多的妻子,能夠在類似的困惑前找到答案,讓家庭不破碎,讓孩子能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家,作者無私奉獻了自己的經歷,給大家以借鑒,誠值得我們感恩。
借此,我們衷心提醒晚歸的丈夫們:
夜深了,快回家吧,妻子還在家中等待……
更要奉勸天下的女子,完整而幸福的家,是女子一生的幸福,我們千萬不要做破壞他人婚姻的罪魁禍首,讓天下許多無辜的孩子失去自己的骨肉爹娘,遺憾痛苦一生……
感謝網友供稿        大方廣文化公益網編輯部
 
 
                                  
 

何謂與佛相應

九九年早餐開示—何謂與佛相應  1999/1/4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20-14-0104

  前幾天,有一位敬偉同學,他問了幾個問題。第一個問題,他 問:與佛相應,這個相應怎麼講法?

  相應,簡單的說,就是彼此雙方的感應,比相同的意思還要深一層。落實在生活當中,就是自己的觀念言行,與佛的觀念言行相等、相同的意思。佛的心行被記載在經典之中,我們讀經,經典就像一面鏡子一樣,我們細心將自己起心動念,跟佛的理念比較對照一下,我們的心像不像佛心,我們的言語像不像佛的言語,我們的行為像不像佛的行為,如果很像這就叫相應,如果不像這叫不相應。所以古德說「一念相應一念佛」,你這一念相應你就是佛,因為你跟佛沒有兩樣,念念相應念念佛。一念相應,我們凡夫也有,確實有,但是做不到念念相應。為什麼做不到?內有煩惱在作祟,外面有五欲六塵的誘惑。所以第一念相應,第二念就不相應了,第二念就是煩惱與外面誘惑相應,跟佛不相應,道理在此地。

  所以學佛做功夫,實在講沒有別的,就是克服自己的煩惱習氣,不被外面境界誘惑,這是真實的功夫。裡面清淨,外面所表現的自然都清淨了,所以佛法修學重實質而不重形式。形式往往是和光同塵,諸佛菩薩為了接引眾生、教化眾生,他必須跟眾生打成一片;換句話說,佛菩薩跟眾生相應才能度得了眾生,眾生跟佛相應他才能成得了佛。這個話,諸位細細去想想。佛跟眾生相應正是大經上所說,應以什麼身得度,他就現什麼身,隨類現身,隨機說法,是佛跟眾生相應。眾生跟佛相應,一定要學佛的心行。所以我們學佛一定要「信、解、行、證」,到行證才跟佛相應。我們信解不能說相應,行證才是相應,這是告訴我們修學的方法。

  第二個問題︰等覺菩薩成就個個不同,是不是說文殊菩薩的智慧比其他的菩薩來得高?

  可以這麼說。等覺菩薩還有一品無明沒破;換句話說,對於宇宙人生的真相,還沒有達到究竟圓滿的明瞭,還有極其少分的一部分,他還不清楚。這種不清楚,不是每一個等覺菩薩都一樣;像一個圓一樣,缺一點點,但是這個圓的缺一點在這邊缺的,那一個圓它在這邊缺的,它不見得兩個缺口完全相同,就是這麼個意思。但是到整個圓滿,那就完全相同了,所以說佛佛道同,到成佛的時候,智慧、見解、德能完全相同,決定沒有差異。理上如此,事也是如此。也許大家聽到這個地方又產生疑問,既然佛個個都圓滿,完全相同,沒有欠缺了,為什麼又阿彌陀第一?阿彌陀佛何以成為第一?實在講,阿彌陀佛跟其他諸佛完全相同,決定沒有差異;說他第一,是說他應化度眾生的方法善巧第一。

  其他諸佛,有沒有阿彌陀佛這一種善巧方便?給諸位說有。既然有,總不能說個個佛都第一。這樣說起來,在理上講沒錯,事上講也沒有錯,可是幫助眾生修學成佛,問題就嚴重了,對於眾生修行證果就產生重大的障礙。這個道理在哪裡?初學的人一定要一門深入,如果說門門第一,佛佛都第一,他學這個、也學那個,學得太多,學雜了,反而成障礙。所以說阿彌陀佛第一,這是極其善巧方便,我們要明白這個道理,要遵守佛的教誨。任何一尊佛,用阿彌陀名號來接引眾生,這一尊佛就是阿彌陀佛。所以我們在經上讀到的、明瞭的,諸佛菩薩沒有名號;不但沒有名號,連形相都沒有。形相、名號都是隨眾生需要而示現的,《楞嚴經》上講得很清楚,「隨眾生心,應所知量」。這是把真話說出來了,隨心應量,所以我們不能執著。

  我們依據經典教誨去修學,修學必須要知道一門深入,在一切經裡面我們都看到這個榜樣。你看《楞嚴經》以二十五位菩薩做示範,二十五圓通;《華嚴經》上以五十三位菩薩做模範,都是教導我們一門深入。而在一切法門裡面,對一切眾生最方便的、最穩當的、最快速的,就是持名念佛的法門。所以說阿彌陀佛第一,說阿彌陀佛是「光中極尊,佛中之王」,實際上就是講,念佛成佛這個法門是光中極尊,佛中之王,是這麼個意思。你明白之後,你就不會疑惑。只要我們依照經典的教訓,認真努力去做,我們也能在這一生當中得到成就。

  第三個問題,他問的是︰《觀無量壽佛經》是不是與《無量壽經》相同,差別又在哪裡?《彌陀經》是否《無量壽經》的短文?

  這個短文,應該是略說。這三部經,古大德稱為「淨土三經」,淨土宗修學主要的依據,就是根據這三部經。這三部經,都是釋迦牟尼佛,特別為我們介紹極樂世界,介紹阿彌陀佛。《無量壽經》,古人稱為淨宗第一經,是給我們做一個詳細的介紹,說明極樂世界的來源,極樂世界的成就,極樂世界人生活狀況,說得很詳細、說得很圓滿。不但世尊勸導我們,要嚮往西方極樂世界,要取得極樂世界,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勸導我們移民到西方極樂世界去,那個地方是修學最好的環境。因為在一切諸佛剎土裡面,修學都有退轉,這是修學人最大的障礙,西方極樂世界沒有退轉,只有進步,沒有退步。有進步得很快的,有進步得很慢的,但是總歸是進步,不會有退步,這是一個難能可貴的修學處所。世尊介紹,十方一切諸佛都介紹。我們在經上見到,西方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建立的,你們有沒有想到,是十方一切諸佛如來所共同完成的?阿彌陀佛建立,一切諸佛完成。何以說一切諸佛完成?一切諸佛都勸導一切眾生,往生極樂世界去作佛,這是一切諸佛之所完成。你要把這層看透,你對於淨宗的信心就堅定了,一切諸菩薩所嚮往的,無比的殊勝!

  《觀無量壽佛經》是《無量壽經》的補充說明。世尊當年介紹,還有一些意思還沒有講完,所以做個補充。這裡面也給我們舉出一個實際的例子,韋提希夫人往生極樂世界,這是做個榜樣給我們看。這裡面有理論的補充,那是經上講的「是心是佛,是心作佛」,把念佛成佛這個道理,給我們說明白了。這個與世尊通常所講的「唯心所現,唯識所變」,「一切法從心想生」,在《觀經》裡面我們得到了證明,想佛確實可以成佛。《楞嚴經》上講「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見佛就是成佛,見佛就是明心見性,都給我們做了很好的證明。

  其次,《觀經》上給我們講修行的方法,說得很詳細,《無量壽經》上只講到三輩往生,而《觀經》裡面跟我們細說九品,這是一個補充說明。在方法裡面,給我們講了十六種觀法,諸位要知道,十六不是數字,是表法的,表無量無邊,表大圓滿。因為淨宗法門是無所不包,我們在《無量壽經》裡面看到,顯教密教、宗門教下、大乘小乘,沒有一樣不包括在其中。十六,密宗都用十六來代表大圓滿,我們在《無量壽經》裡面看到十六正士,《觀經》裡面十六觀法,所以不可以把它看作數字。這是做了詳細補充,方法上的補充、因果上的補充,九品是因果上的補充,讓我們對西方極樂世界更清楚、更明白。

  小本《佛說阿彌陀經》,完全是勸導我們,放下娑婆苦難的世界,求生淨土。在這部經裡,自始至終佛對一切眾生勸信、勸願、勸行,於是「信、願、行」就變成淨宗修學的三個基本條件,古人所謂的三資糧,三資糧是從《阿彌陀經》裡頭說的。世尊勸導我們,十方諸佛同樣也勸導我們,我們現在讀的是羅什大師的譯本,羅什大師裡面是六方佛,這是省略了,玄奘大師的譯本裡面就是十方佛,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勸我們往生淨土。在這個經典裡面,我們真正看到,世尊苦口婆心勸我們發願說了三次,勸我們一定要相信說了十幾次。這個樣子苦口婆心懇切的勸導我們,我們要能夠理解,要知道感恩。《般若經》上佛教給我們知恩報恩,我們不能夠體會到,世尊對眾生、對自己那種慈悲心,你怎麼會懂得報恩?你體會得愈深,你報恩的心就愈切。怎樣報佛恩?依教修行,隨緣化他,這是報恩。自己一定認真努力去照做,同時也幫助一切有緣的眾生,有緣眾生他能夠接受,他也能相信,他能夠聽得懂,這就是有緣眾生。我們要把這個法門傳授給他,希望他在這一生當中也能成就,這是真正報佛恩。

  後面還有個問題︰七菩提分裡面的精進、定、念,跟八正道裡面講的正精進、正定、正念,分別何在?

  這個問題我不答,你去看看《佛學大辭典》,你去查參考資料,不能說是一點功夫都不費,你就很輕易得到了,沒這麼便宜。你去查,查到之後不懂,再來問。今天時間到了。 

 
                             

功夫如何保持

學佛人在修學過程中,多數會遇到一個問題,那就是在念佛堂裡念佛,心地可以保持清淨,但是回到工作場所,功夫就無法保持。這也是我們期望能在此生修學有成就,所迫切需要解決的一個大問題。

  功夫不能保持,有兩個因素:第一、無始劫來煩惱習氣太重,沒有能力克服;第二、生死心不切。何以生死心不切?對這個世間認識不清楚,不知道世間是虛幻的。《金剛經》講「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經上講的事實真相,我們在網路上雙向見面,更容易體會。我們在畫面上面對面談話,這也是夢幻泡影,也是一種虛妄,能從這個地方體會到就覺悟了,然後才知道,即使我們面對面,還是虛妄不實在的。

  實在的有沒有?有,但是我們見不到。何時能見到?把妄想分別執著全部放下、捨棄了,到了「一心不亂」,這時就見到實在。只要我們得到「一心不亂」,真實的境界自然現前,這是佛法所謂的「一真法界」。

  但是我們修學的功夫再好,定功再深,只要心裡還有個一真法界,就見不到一真法界。所以,到了四禪八定的功夫,還是見不到一真法界,因為煩惱雖伏住了,妄想、分別沒伏住。到了九次第定,超越六道輪迴,超越三界,生到四聖法界:聲聞、緣覺、菩薩、佛(十法界的佛,是天台家所謂的藏教佛、通教佛),也沒見到真實,原因是他的妄想、分別沒斷。必須再努力,用定慧將分別斷掉(分別是塵沙煩惱),再破一分無明(無明是妄想),這樣才超越十法界,見到真實了,真正與諸佛如來果地上境界相應。這是何等的功夫!我們今天絲毫定力都沒有。

  譬如,居士林餐廳的菜色將近有二十道,這麼多菜色擺在面前是誘惑,每道菜都嘗一點,就超過分量。念佛人愈吃愈胖不是好事情,我們要能克制自己,在這麼多菜色裡,只取三、四樣就好。在飲食方面要懂得克制,才能保持身心健康;不懂得克制,就破壞身心健康。吃得又肥又胖,造成身體不健康;看到這些飲食,容易引起貪心,又造成心理不健康。修行就在這些地方修。

  所以,要懂得在一切環境裡,克制自己的妄念,克制自己的分別、執著,這些都是佛法。能克制自己,功夫就能保持;不能克服自己,功夫就不能保持。古大德知道凡夫習性很重,很難克服自己,這才提倡「依眾靠眾」,大家在一起共修,互相警策,互相勉勵,用意在此。

  共修的道場也要因緣具足,當中最重要的緣分,是要以出家人來帶領,出家人愈多,共修的人信心就增長。所以出家人一定要發慈悲心,不辭辛勞,在念佛堂領眾。道場出家人愈多愈好,這是道場真正的殊勝莊嚴。

  所以,在念佛堂長期薰習,希望功夫能保持,不論在任何場所,在家庭、工作當中,都能保持清淨心,念佛的目的才達到。

  現在居士林的念佛堂,人數愈來愈多,這是把此地念佛的風氣帶起來了。遠從各地來念佛的人也絡繹不絕,人數天天在增加。我們希望建一個「解行相應」的道場,每天講經不中斷,念佛不中斷,給其他地區的道場做示範。這最適合退休的同修,他們把工作都放下了,在此地長期參加念佛。有家庭、有工作的同修,也都利用空檔時間到念佛堂來念佛。所以現在念佛堂的氣氛非常好,無比的殊勝。也正因為這麼好的氣氛,所以許多同修非常歡喜進去,進去之後都不想出來。這樣的道場,若能住上半年、一年、三年,沒有不成就的。

  我們在《淨土聖賢錄》、《往生傳》裡,看到許多往生不退的菩薩,念佛的期間多數是三年。由此可知,三年就能成就。但並不是說他們念佛三年,壽命就到了,而是因為功夫成熟,可以自在往生。凡是功夫成熟的人,若不往生還留在世間,只有一個原因,就是度眾生。還有一些眾生與他有緣,他能幫上忙,所以在世間多住幾天。若與此地眾生沒有緣分,為何不早一天去?我們天天嚮往西方極樂世界,天天念著阿彌陀佛,能早一天見面多好,何必機緣到了還要多拖幾天?我們是想去去不成,若有能力,早就去了。

  我們冷靜思惟、觀察,這個世間人人皆苦。我們覺得自己生活工作很苦,其實那些做大事業的人比我們更苦。最近我看了「冷戰始末」的影片,主要是講近半個世紀每個國家的領導人,天天要預防災難的發生,特別是人為的災難,如何想盡方法來消除。他們操心太多,憂慮太多,生活太苦了。我看了之後想想,要做一個國家、團體的領導人,確實不簡單。

  所以,地位高的領導者,財富多的大企業家,其實他們的日子不好過。你要是看清楚、看明白了,就知道那些人的生活,還不如一個乞丐的生活。乞丐肚子餓了去討飯,吃飽了就沒事,隨便找個地方睡覺,沒有憂慮牽掛,多自在!人最痛苦的是煩心的事多,憂慮的事多,牽掛的事多,日子確實不好過。他們若能學佛,那是大福報!

  我過去曾經勸導大家,一年拼命工作賺錢,生活費用有了,就休息兩年不要工作,專心念佛,這是有智慧、有大福報的人。兩年後錢花光了,再去找工作。你要問:工作不好找,到那時能找得到嗎?決定找得到。為什麼?佛菩薩保佑你,你要相信佛菩薩。這個世間靠人靠不住,靠佛菩薩決定靠得住。但是你必須對佛菩薩有堅定的信心,如理如教的修學,哪有不成就的!這也是保持清淨心的一個方法。

  總而言之,保持清淨心最重要的原則,第一、要有堅定的信心捨離娑婆,求生淨土,這是真心;第二、決定不受世間的誘惑,世出世間一切法都能放得下。世出世間一切法中,只取自己所需,絕不過分,所謂「知足常樂」,你的心就是定的、是清淨的,清淨心才能保持長遠而不失,這一點非常重要。過去這些修行人,他們能成就,因素就在此地。能克服自己的欲望,克服自己的妄想,真正做到《金剛經》上所說的「不取於相,如如不動」。生活上取我們所需的就夠了,這才不受誘惑,才能保持清淨心。

 

                 

幸福一念間

一、看丈夫真不順眼
我和丈夫是上大學時自定的姻緣,兩年多的戀愛生活甜甜蜜蜜,但婚後卻越來越沒有滋味,甚至有時還出現了「戰爭」。當時覺得自己夠「賢妻良母」的了,家務活自己乾,孩子自己帶,對丈夫也算體貼,但丈夫好像對我的付出麻木不仁,有時還挑三揀四。我心中時常憤憤不平,常用別人的丈夫跟他對比,看人家多勤快、多體貼、多好學等等,越比越覺得自己丈夫不順眼,於是心越來越不平。到底問題出在哪裡?我很苦惱!
二、原來問題出在我身上
自從接觸到傳統文化,聽了蔡老師的「幸福人生講座」,裡面講到夫妻相處的秘訣是:只看對方的優點,不看對方的缺點。蔡老師讓我們坐上「時光穿梭機」回到過去,重溫戀愛時的感受,戀愛時念念想著我可以為他做些什麼,記得自己曾費盡心機為他準備生日禮物,看到他打開禮物時那份驚喜與感動,自己好開心。那時眼裡全是對方的優點:孝順老人、穩重老實、有責任心、生活節儉,值得依托終身。
從過去美好的時光回到現在,想想丈夫其實除了對我不像以前那樣「癡情」以外,其他的優點都沒有變,可是為什麼感覺他不好了呢?原來是我自己的心變了!結婚印章一蓋下去,我的心就變了:從原來的「我能為他做什麼」變成了「他應該為我做什麼」;從原來的只看對方優點變成看不見優點,滿眼都是缺點,而看自己卻只看優點,從不知道反省自己的不足。我覺得苦,苦就苦在自己的心不知足、不體諒、不夠寬恕,沒有用心體會對方的感受;苦在所做的一切都是有求,念念在算計對方給自己的回報是否夠多。
三、丈夫的腳不臭了
「幸福人生講座」為我開啟了幸福的大門,教給我人生幸福的智慧。念頭一轉,苦就變成樂了。從此,我念念想丈夫的優點,念念想丈夫的需要,丈夫的臉色也越來越溫和了。
丈夫是汗腳,還有腳氣,以前他回來一換拖鞋,我就捂著鼻子躲得遠遠的。現在為了治好腳氣,我特地買來很吸汗的純棉鞋墊,防臭鞋墊,各種適合他的襪子,並督促他經常更換,然後高高興興給他洗淨。累了一天的丈夫,為這個家付出太多,晚上我常常給他洗腳,除了按摩腳心,還一個一個腳趾頭給他仔細地洗。一想到丈夫為這個家有多辛勞,我心裡就很感激。想想我們倆一路走來,彼此付出、同甘共苦,內心很溫暖。看看熟睡的孩子,看著眼前微笑的丈夫,我不但不覺得他的腳臭,內心還有一種說不出的踏實感。現在我的丈夫身心越來越歡喜,腳氣基本好了,腳再也不臭了。
四、愛心戒掉打麻將
有一段時間丈夫迷上了打麻將,經常後半夜纔回家,有時甚至徹夜不歸。一開始我還能心平氣和,後來就有點不耐煩了。一天,他在家吃完晚飯又要去打麻將,我示意孩子拉住他,結果孩子累的滿頭大汗,他還是一意孤行,執意要去。我實在忍不住,氣呼呼地說:「被麻將迷的六親不認了,既然管不了你,我也不管了,你愛怎麼樣就怎麼樣吧!」丈夫一聽馬上生氣地回應:「不管更好!」說罷,一甩手揚長而去,一夜末歸。這一夜我輾轉反側,委屈與不平一起湧上心頭,但轉念再想,由於自己工作忙,陪丈夫的時間確實太少。人在孤獨的情況下很容易被欲望誘惑,我應該用一顆真誠的愛心去勸導感化纔對,而不能賭氣把他往外推。從此,他不回來時,我就開始打電話問候,回來後,趕緊迎上去,為他擦背、洗腳。他不好意思讓我洗,我心疼地說:「打麻將更累,這樣下去您的健康保證不了,我們娘倆的天會塌下來的,我一定要照顧好您的身體。」就這樣持續了半個多月,我始終保持不煩不怒,婉言相勸,溫柔以待。一天,他凌晨四點多才回來,一進門就倒在床上,當我起來要給他洗腳時,他死活不肯。看著他疲憊的身軀,我心疼極了,忍不住流下淚來,我說:「都是我不好,不能讓你感受到家庭的歡樂,你纔會出去尋找寄託。瞧,把自己累成這個樣子。」他一下子坐起身來,握住我的手說:「不是你不好,是我不好,我一定改,不過你要給我一段時間,我怕一下子斷不掉。」從那天起,他回來的越來越早了,偶爾也會晚回來一次,我也不會生氣,功夫不負有心人,最後丈夫終於戒掉麻將,浪子回頭了!我們的家又重新充滿了歡聲笑語。
五、丈夫更體貼了
當我這樣做下來的時候,丈夫對我也越來越溫柔體貼了,有時也會給我洗腳,看到我很纍時,他會用鐵鉗般的大手為我捏捏背,一邊還會問「舒服吧?」我說:「舒服,舒服……好了!好了!」其實我痛的差點就要喊出「救命」了。
一次他出差回來,我和孩子都已經洗好腳準備睡覺了,他不等我們同意,就把我和孩子按在沙發上,給我們倆挨個剪腳趾甲。雖然開始覺得有些哭笑不得,但是心裡特別甜。在家吃飯時他也會經常到廚房露一手。丈夫變了,前提是我的念頭轉變了,昔日的苦惱一掃而空。幸福其實就在一念之間!
心中充滿感恩,溫暖時時相伴,念念寬恕別人,和氣自然相隨。在家庭中,對丈夫的感恩、理解、寬恕,成就了我愈加寬闊的心胸!我們夫妻彼此理解、珍惜,更加相親相愛,越來越和諧了!祝願大家都能用愛與寬恕經營出和諧美好的家庭!
作者的「心香一瓣」:
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輕易發怒,遇事包容、相信、盼望、忍耐。愛是用心感受別人的需要。
感謝網友供稿    ………..摘自北京大方廣
 
 
                              

持戒念佛保吉祥

●坤  德   摘自  明倫
 
     從前有一位受三皈五戒並對佛法具有清淨信心的男子,他剛開始受戒時,勇猛精進的精神幾乎無人可及。然而隨著年歲增長,男子離開了一起同修的賢友,獨自一人居住在偏遠山區,隨著年老體衰,不僅無心於田園的農務,就連曾經精進不懈的佛法也忘得一乾二淨,求道之志就這樣慢慢地隨歲月而消減。有一天,一位修行者經過山區,向男子乞求飲水,男子因故沒有回應,使得修行者心生怨恨,忿忿不平地說:「此仇必報!」他曾修鍊過各種法術,不僅可以使人起死回生,也可以驅使鬼神為所欲為。於是便召來殺人鬼,對他說:「這個可惡的男子,竟然敢污辱我,你速速前去殺了他。」殺人鬼點點頭,接受命令離開了。
     有一位得道的羅漢知道了這件事,立刻啟程前往男子家。男子見到羅漢化身的沙門,非常高興地向沙門禮拜,同時殷勤地設食供養。沙門對男子說:「你將有大難臨頭,從現在開始,你早晚都要燃燈供佛,誦念三皈依,守口如瓶,不打妄語,攝心如繩,不起妄想,對一切眾生心懷慈悲,如此一來,才能全身而退。」羅漢離開之後,男子便照著他所說的,念佛誦戒,不敢有絲毫懈怠。
     一日,殺人鬼奉命來到男子家門口,想要找機會下手除去男子的性命。可是過了很久,只見男子精進修行,一點兒也沒有下手的機會。殺人鬼懊惱地心想:「我接了殺人的符令,可是這位持戒念佛的有德男子,那有非被我害死不可的理由呢?但迫於命令,我又非殺不可,該怎麼辦?該怎麼辦?」殺人鬼煩惱不已,瞋火一起,便決定反過頭去殺害命令他的道人。此時羅漢適時出現,將道人藏了起來,讓殺人鬼遍尋不著,最後放棄了殺人的念頭。
     結果,男子藉由這個機會重歸了佛門,對修行更加堅定不移,而心高氣傲的修道人也免了殺身之禍,殺人鬼也沒有輕率地鑄下殺人的大錯。結局能夠平安收場,全是因為男子誠心誠意地受戒、誦戒,及念佛精進不懈的功德啊!
     佛經上曾說,發心菩薩如魚子菴摩羅華,這是比喻初發心容易,可是堅持到底始終不退轉的人,卻是少之又少。凡夫愚癡,不明因果事理,以為用功精勤但現前獲益少,便因此退了道心。殊不知,持戒念佛的功德力用,絕非凡夫凡眼所能測度的啊! (出自譬喻經)

 

                       

 

人品無價

1982年,美國印第安納州阿歷山德亞市的比爾先生喜得貴子,幾天後卻又愁眉不展。原來比樂和妻子葛莉亞都是教師,住的是租來的一間小閣樓,以前尚能維持,現在有了孩子再也不能湊合了。比爾決定自己蓋房子,可哪來的地呢?再說買地也需要一大筆錢啊!
經過尋訪,比樂看中了城南的一塊放牧地。地是屬於92歲的退休銀行家尤先生的,他在那裡還有許多土地,但從不出售。每次有人想向他買地時,他總是回答說,我答應那些農夫讓他們來這裡放牛。比爾知道要買這地很難,但還是決定碰碰運氣。比爾來到尤先生的辦公室,一切如想象中的一樣,尤先生非常固執。但尤先生聽到比爾姓蓋瑟後,卻睜大了雙眼,突然問了一句:你跟格羅弗蓋瑟可有聯係?比爾說,他是我祖父。
尤先生讓比爾第二天再去他的辦公室。
第二天,事情出現了戲劇性的變化:尤先生不但態度非常和善,而且把城南6公頃土地全賣給了比爾,並且只賣7500美元,僅僅是市價的三分之一。原因只有一個,比爾的祖父老蓋瑟,在當地是一個人所共知的樂於助人、待人和善、正直不阿的農夫。
這是一則刊載在外國報刊上的故事,但不一定離我們的現實太遠。我有一個鄰居,是一對老夫妻,孤苦伶仃生活窘困。迫於生計,他們利用家靠路邊的便利,騰出半間屋子開了一個雜店。由於店小貨少不起眼,生意冷冷清清。老夫妻並不後悔,開店只是為了夠生活。相反,他們目睹南來北往的行人因焦渴乾裂嘴脣,便在店前豎了一塊『免費供應茶水』的牌子,無論白天黑夜隨叫隨到,從不間斷。沒有子女的他們把過往行人當成了自己的孩子。老夫妻的名聲沿著公路傳揚開來,人們總愛在這裡停一下,歇歇腳,順帶買些東西。小店的生意漸漸好了起來。幾年後,竟成了擁有數十萬資產的百貨商店。
很多同行對此難以理解,其實道理很簡單。不是幾分錢一杯的免費開水,而是老夫妻樸實善良的名聲贏得了顧客。
 
真誠與善良是最令人信賴的人品,遺憾的是現實生活中,我們常常忽略了人品的把握,而一味去追逐金錢。好的人品是無價的,更是金錢買不到的。
本文選自《放下就是快樂》主編俊明、向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