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ly Archives: 四月 2007

蓮池警策-6

靈山只在汝心中
◎古德云:「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汝心中,人人有座靈山塔,好向靈山塔下修。」學佛就是覺悟,應該好好地在自己的身上下功夫,從內心的觀照裡去改正自己的一言一行,而非向外攀緣,奔波操勞,落入邪知邪見而不自知。
 
敦倫盡分
◎所謂放下並非拋棄一切,放掉自己的本分義務不做,一味地向外攀緣追求,嘴巴說的是放下,心中卻仍舊執著貪婪。印光大師教導我們要「敦倫盡分,閑邪存誠」,每一個學佛的弟子都應該好好地在自己的崗位上,把自己的本分做好。
 
看破放下
◎唯有真正看破才能真正放下。真正看破就是要學觀自在菩薩的「觀」,從內心深深觀照這世界所有的一切都是虛幻、都不真實,眼前的一切都是因緣和合,都是無常、都不長久。正如金剛經所云:「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並且學習觀自在菩薩的觀「空」,唯有真空才能妙有,唯有放下才能獲得,就好像你手中緊緊握滿東西,如何取得更珍貴的寶物?在自我觀照的學習中,從而真正看破,進而真正放下,不執著一切,隨緣不變,真空自在。

蓮池警策-5

學佛的人應當吃長素
◎楞伽經云:食肉與殺同罪。吃肉就等於每天殺生,每天造殺業,所以學佛的人應當吃長素。並且大般涅槃經云:夫食肉者,斷大慈種。吃肉就是不慈悲,就等於斷絕了我們的大慈悲佛性種子。
 
吃肉服毒
◎吃肉就等於服毒一般,肉裡面有過多過量的抗生素、荷爾蒙、癌細胞,並且生物被宰殺死亡時恐懼怨怒所殘留在肉內的諸多毒素都對人體有害,現代人想要身體健康當從斷肉茹素做起。
 
不應標示版權所有
◎凡是宏揚佛法的一切書籍、錄音帶,均不應標示版權所有,若標示版權所有正顯示其心胸狹小,眼光短視,阻遏佛法的流通,其人罪過大矣。
 
改習氣
◎學佛就是改習氣,改正自己長久以來不好的壞習慣。人的習氣總離不開貪瞋癡三毒。
 
反省
◎一個人學佛到底有沒有精進,看看自己的行持,反省一下日常生活中自己的貪瞋癡有沒有減少,即可自知。
 
慎選道場
◎末法時代,邪師邪說如恆河沙,學佛者應當慎選道場,專心一處,如法修行。亂跑道場,朝三暮四,對自己的修行一點幫助都沒有。

蓮池警策-4

念佛人有大福報
◎能聽得進,信得及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的人,都是多生累劫以來累積了多少的善根福德因緣,才能於今生逢聞受持淨土法門。所以能念佛的都是有大福報的人
 
戒定慧
◎修行要好好地在自己的行持上下功夫,六度萬行簡單地說就是「戒定慧」三個字
 
以戒為師
◎學佛要「以戒為師」,隨時隨地留意自己的行持是否違背佛陀的戒律。有戒行就有定力,不致為名利所惑,有定力就有智慧,能夠分辨正邪是非
 
放生第一
◎大智度論云:「諸餘罪中,殺業最重,諸功德中,放生第一。」正因為所有的眾生最珍貴的是自己的生命,殺了他,怨仇結得最深,救了他,他感激得最深。所以說所有的罪過中,殺業最重,所有的功德中,放生第一
 
力行戒殺放生
◎我們每一個人都應當力行戒殺放生。簡單地說,戒殺就是不再造殺業,不再積欠殺債;放生就是還債,還今生累世以來我們已造積欠無數的殺債
說法要簡單明瞭
◎跟人家談說佛法,要簡單明瞭,讓對方聽得懂,對初學者不可以談玄說妙,否則會下地獄
…摘自蓮池警策

蓮池警策-3

放生三施俱備
◎六度萬行以佈施為首,佈施分財佈施、法佈施、無畏佈施。放生花錢財買物救贖生命,是為財佈施;放生時為眾生物命皈依灑淨念佛懺悔,是為法佈施;放生時救物生命,使其免受恐懼殺害,還其自由,是為無畏施;三施俱備,放生功德不可思議!所以大智度論云:諸餘罪中,殺業最重,諸功德中,放生第一。
 
唯依念佛得度生死
◎大集經云:「末法億億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末法時代的眾生根器愚劣,不依靠阿彌陀佛的大慈大願,能當生成就,了生脫死者,億億萬萬人中找不到一個。謹遵佛陀的教誨,奉勸各位老實念佛,一門深入,否則仍難了脫生死大事。
 
如來所以興出世
◎善導大師云:「如來所以興出世,唯說彌陀本願海。」釋迦牟尼佛在此五濁惡世說法四十九年,最重要的便是教我們念南無阿彌陀佛,介紹給我們最最殊勝的淨土法門,能夠一生成就,了脫生死。
人天福報
◎今生如果不能念佛,所有的努力都只是人天福報,都沒有辦法當生了脫生死,還要再輪迴六道,實在是太可惜了。
…摘自蓮池警策

蓮池警策-2


 
◎學佛就是要「捨」,捨就是得,有捨才會有得,捨一分得一分利益,捨十分得十分利益,就好像你手上有東西一直緊抓不放,怎麼能取得更珍貴的寶物!
 
說的一尺不如行的一寸
 
◎學佛最重要的是一個「行」字,也就是要實踐。說的一尺不如行的一寸,否則就算你三藏十二部經典都能倒背如流,也是枉然!所以學佛之人應該好好地在自己的行持上下功夫。
 
養成念佛的好習慣
 
◎念佛要如何才能念得好?沒有什麼祕訣,唯一的方法就是多念,在日常生活中,養成一個念佛的好習慣,娑婆世界裡我們的壞習慣太多,太容易懈怠,好習慣太少,不容易精進,常常念佛,把念佛當成一種習慣,行住坐臥,不離一句佛號,久而久之,念佛念到自己不念的時候,佛號也會不自主地從內心浮現出來,這樣子就容易成就了!
放生還債
 
◎今生我們遭受的痛苦災難都是以前所造的殺業而來,累劫多生以來,我們所造的殺罪,可能連虛空也裝不下。放生就是還債,還多生以來所欠的殺債。
…摘自蓮池警策

蓮池警策-1

放下
 
◎佛陀說法四十九年,三藏十二部經典就是告訴我們二個字:「放下」。金剛經云:「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又云:「離一切諸相,則名諸佛。」,心經云:「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阿彌陀經教我們:「執持名號,一心不亂。」無量壽經教我門:「發菩提心,一向專念。」華嚴經最後,普賢十大願王教我們普皆迴向,導歸極樂,全都是教我們要放下。
 
實踐
 
◎修行的好處利益完全要靠自己實踐力行而來。佛陀告訴我們方法,好比醫生開藥方給病人吃,病人不配合不聽話不吃藥,病永遠不會好。比如說教你吃素,你能完全茹素,斷了每天吃肉殺生的惡業,利益自然無窮,你只能吃早齋、六齋、十齋,不能完全不吃肉,利益還是有,但是就打折扣了。比如說教你拜八十八佛懺悔,你每天虔誠禮拜,持之以恒,無所間斷,功德利益自然殊勝,你只是散漫懈怠,有時拜有時不拜,成就自然有限。所以學佛一定要發長遠心,鞭策自己躬身力行,努力實踐!
…摘自蓮池警策

[聽經札記]-240

△真實的莊嚴,人寶最為第一,一個道場物質上如何莊嚴均不足為貴,如有真修實練的人在裏面,雖然道場建築簡陋並不算缺陷。做個大廟的住持,寺院建築,富麗堂皇,接受十方信眾供養,對於修證必須勇猛精進,作弘法利生的事業,否則果報現前,施主一粒米,消受不得,所以出家人應常存臨深履薄之心。
 
△年輕的時候應多吃點苦頭,愈吃苦愈好,如果福報大,留一點到老來再享受,免得老來苦,豈不甚好,如係在校青年學生,更不可只圖享受貪玩,混文憑,而荒廢學業,如無真正技能與真實學問,入了社會必定發生種種障礙,所謂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現在老來有結局的人都是年輕時吃過苦頭的。
…摘自[聽經札記]

[聽經札記]-239

△經云:「三昧妙威神」,是說定智深廣,一切境界現前,菩薩能如如不動,自行化他。自己修行均不能著佛法相,修行人覺得自己修的不錯,已經著了相。一坐二、三天不起坐,有定功,但不是三昧妙威神,佛是行住坐臥均在三昧之中,一切法不染著即是三昧,三昧成就,因定開慧一切事究竟堅固。清淨無染即是究竟堅固。
 
△戒亦稱為解脫,如好好持戒亦能解脫,入菩薩道三無漏學為根本,學佛千萬不要被虛妄的名聞利養迷著,佛法亦有法運,雖衰不會滅亡,因末法有一萬年之法運,現在只過了十分之一。修菩薩道一定要由三無漏學開始,修戒是手段,慧是目的,定是樞紐。
 
△障礙大慈悲心的是瞋恚,持大慈悲戒即可破除瞋恚障,縱然有人無緣無故的來侮辱我,亦應以慈悲心修大慈悲戒,作起來很難,但不是作不到,遇到逆緣應立即覺悟,不覺悟,慈悲心永遠發不起來,常常覺悟,悲心即增長,瞋恚心即漸漸消除。
…摘自[聽經札記]

[聽經札記]-238

△有大智慧才能有斷德,斷德就是解脫。一切法的真相是空寂的,形形色色如幻如影如夢如化,想得到一點東西都不可能,故心經說無智亦無得。學佛人必須要深入此中奧義。佛法是對待的,因為有煩惱才建立菩提,眾生有錯誤的觀念佛才說正知正見,假如沒有煩惱,菩提也是多餘的,到了無所得,心裏才是真正清淨。
 
△無量定即無量三昧,定的種類很多,眼根對色塵,色塵無量無邊,有的色塵見了心定,有的見了心動,外邊有多少境界即有多少定,又如飲食,吃了,有的愛吃有的不愛吃即是心動。
 
△佛法說慈悲為本,方便為門,大悲心要建立在直心上,直心是真心,直心是道場,心中如有委曲婉轉之心即非菩提心。菩薩身口意一切造作不迷,覺悟了即與真如本性相應,心地清淨一塵不染即與佛同。如目的在名聞利養,說法度生,勸人為善均是世間有漏的善事。
△一般人不了解佛是最上福田,所以菩薩供養佛,身體力行給眾生作榜樣,願一切眾生一心向佛,常遇清淨福田,如真能遇到佛,承事供養,是多生多劫來修的善根福德。
…摘自[聽經札記]

[聽經札記]-237

△凡夫在世間處處與世法染著,如來示現世間為教化眾生,決不沾染世間,心無障礙,必有八風吹不動的本領才可示現。經中說諸佛如來在十法界示現無間斷,佛示現是普照法界,佛的智慧光明都照到了,佛是「常現不沒」,隨本願力不住生死亦不住涅槃。
 
△經云:「住出世法世法無染」。經中常用蓮花作比喻,蓮花生長在汙泥裏,以汙泥比世間、有情世間與器世間,水比作知正覺世間,必須連佛菩薩的出世間都要捨。如自己覺得我現在是菩薩,仍然住在知正覺世間。佛菩薩遊戲人間,利樂一切眾生,我們何嘗不能作。
△華嚴講十度,總說無量法門歸納為十個綱領,從初發心到等覺菩薩無有例外,均修十度,那一位菩薩均是十度齊修,不像世間法,大學課程不適用於中學,中學課程不適用於小學,佛法有次第而又能圓融,此是與世間法不同之處。
 
△佛的眉間白毫相光有萬德萬能,全世界的出家人只要真心辦道,四事供養不虞匱乏。可惜凡夫不相信佛而相信有財有勢的檀越,以致本末倒置,離道遠矣。
…摘自[聽經札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