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ly Archives: 十一月 2007

超度的理論與事實

現在正是農曆七月,很多人都認為這是鬼月,陰間地府裡許多鬼怪,都到人間來度假,所以這個月禁忌特別多。而超度的佛事,也非常繁忙。「超度到底有沒有效?是不是超度一定要出家人來做?」這是一個社會問題,也是必須要解答清楚的,才不會導致大眾迷信。

佛門有超度的理論與方法,非常合情、合理、合法。但是做大規模超度,在原始佛教是不常見的。經典記載這樁事情,最詳實的是《地藏菩薩本願經》,這部經將超度的理論、方法,講得很清楚。

我們一定要清楚明瞭,六道、十法界的狀況,以及這些現象是怎麼發生的。明瞭就是佛家講的看破,就是把事實真相徹底看清楚。佛說:「十法界是由眾生妄想、分別變現出來的虛幻境界」,如同作夢一般,夢中的境界雖不是真有,但也不能說它沒有,六道的狀況亦復如是。六道是妄想、分別、執著變現的現象;換言之,如果我們沒有妄想、分別、執著,不但沒有六道,十法界也沒有。所以,佛將這些現象,比喻作「夢幻泡影」。而這些虛幻境界存在的時間長短,佛比喻「如露亦如電」;「露」是露水,太陽一出來就沒有了,說明它的時間不長;「電」是閃電,存在的時間更短。這是佛在《般若經》上,一語道破事實真相。超度的理論、方法,都不離這些原理、原則。

三惡道的境界雖是幻妄不實,但是感受的那些痛苦,好像是真的。譬如在夢中,遇到一隻老虎要吃你,你會嚇得一身冷汗;夢醒了,還是心有餘悸。經典記載,阿羅漢能記憶過去生中五百世的所作所為,以及所受的這些苦樂,一想到地獄的狀況,還心有餘悸,甚至身上流血汗。這是佛在經上說的,絕非假話。

由此可知,三惡道的確很恐怖、很悽慘。而造作惡業,就會感三惡道的境界,三惡道不是閻羅王把你送去的,也不是佛菩薩懲罰你,這是「自作自受」,造這種業自然感這種果報。業因果報非常複雜,佛採取精簡的方法,把十法界每一界的業因,歸納出最重要的因素。

地獄的業因是瞋恚,瞋恚心重的人,自然就變現地獄境界;瞋恚一定會有嚴重的嫉妒,手段就非常殘忍,所以造作極重的罪業,感得地獄果報。餓鬼道的業因是慳貪,貪而無厭,對於名聞利養、五欲六塵的享受、佔有,不擇手段;對於自己有的很吝嗇,不肯施捨於人。畜生道的業因是愚痴,愚痴就是沒有智慧,沒有能力辨別真妄、邪正、是非、善惡、利害,往往把邪惡的以為是好事,將正法看作邪法,這就是愚痴。所以,三惡道是自己行業之所感,不是有個力量在支配。

人道的業因是倫常,即佛法講的「五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儒家講的「仁、義、禮、智、信」。人在一生當中,生活、言行都能遵守這些原則,在六道裡可以得人身。

天道的業因是十善,思想、行持與十善相應。十善:身不殺生、不偷盜、不淫欲;口不妄語、不兩舌(兩舌是挑撥是非)、不惡口(惡口是言語粗暴)、不綺語(綺語是花言巧語,有意、無意都是傷害社會);意不貪、不瞋、不痴。所有的善法都是從這十條而生,所以能修十善業道,能存四無量心(慈、悲、喜、捨),這是生天的條件。

阿修羅道的業因也是修五戒十善,但沒有四無量心。他有五戒十善,福報很大,由於沒有四無量心,享福就迷惑顛倒。修羅沒有斷貪瞋痴,以貪瞋痴的心修五戒十善業,雖有人天的大福報,沒有人天之德。因此,阿修羅福報很大,但性格兇殘、好勝、嫉妒。譬如在法會中燒香,一定要燒第一炷香,不願落人後,事事都搶在別人前面,以這種好勝好強的心態修積功德,果報往往就落在修羅道。

佛教我們修清淨心,菩薩道修謙下心-謙虛、卑下。《華嚴經》上「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五十三位法身大士處事待人接物的態度,都是謙虛、卑下,尊重別人,沒有一點好勝、傲慢的念頭,這是佛道。以上是六道的業因。再往上去-聲聞,修苦、集、滅、道四諦法;緣覺,修十二因緣;菩薩,修六度;佛,修清淨、平等。

這是佛將十法界複雜的業因,歸納出最重要的一點來教導我們,使我們明瞭果報的因由。於是,我們就曉得,起心動念與那一道相應,將來得什麼果。

現代社會,孝順父母的人不多。《地藏經》上,光目女、婆羅門女是真正的孝女,看到母親造作罪業,墮落在惡道,全心全力想方法救拔。所謂「誠則靈」,她有真誠心,就感動佛菩薩來幫助。佛菩薩幫助也只是告訴你,救度的理論與方法,能否達到目的,要靠自己的實際行動。救度眾生的方法無量無邊,最有效的是念佛,所以佛教婆羅門女念覺華定自在王如來。

婆羅門女知道母親生前造作惡業,才遭地獄果報,她為了救苦難中的母親,非常懇切認真的念佛。念了一日一夜,她入定了,得一心不亂。這個一心不亂是事一心不亂,雖不是很高的功夫,但是確實有功夫。《地藏經》是大乘經,她學的法門是大乘法門;換言之,她斷證的功夫相當於阿羅漢,而修積的功德,超乎阿羅漢之上,她是菩薩。

在定中地獄境界現前,看到鬼王,鬼王問她:「你到這兒來有什麼事?」她說:「我的母親在世時,造作種種罪業,現在墮落地獄,請問她現在在什麼地方?」鬼王合掌說:「確實你的母親在地獄,但是因為你發願超度她,她在三天前,就升到天上去了。」她並沒有請法師誦經、拜懺,而是自己念佛念到一心不亂,以此功德迴向,母親就離開地獄,生忉利天。

這個道理我們一定要清楚,一個人修行證果不容易!她一日一夜能念到一心不亂,是她母親的功勞,她母親要是不墮地獄受苦難,她也不會這麼懇切念佛。所以,她能念到一心不亂,母親是增上緣。她作了菩薩,鬼神對菩薩的母親就格外看待,所以母親就生天享福了。

因此,真有心超度家親眷屬,自己一定要認真修行,積功累德,你修行有成就,他才能得度。譬如在世間,你想讓你的父母、家親眷屬,在社會上得到一切大眾的尊敬,你一定要成就你的學問、德行。一般人聽到「這是某某人的父母,某某人的眷屬」,大家對他就特別尊重、特別照顧,這就是加持,這就是自然的感應。明白這個道理,就懂得《地藏經》講的原理、原則,超度的確是有功德的,能幫助造作罪業的亡者。

《地藏經》記載,光目女的修行功夫,沒有婆羅門女殊勝,她只達到功夫成片。因為婆羅門女是定中見境界,光目女是夢中見境界,定中境界比夢中境界殊勝,但也算是有成就。

近代倓虛老法師在《影塵回憶錄》裡,講了一段超度的故事。當時他還沒有出家,住在天津,與幾個同參道友一起研究《楞嚴經》,「八載寒窗讀楞嚴」。他和朋友合夥開了一間中藥舖,一天中午,一位劉居士看店時,在櫃台上打瞌睡,作了一個夢。夢中見到兩個人,是他的冤家債主,這兩個人欠他的錢,無法還債,上吊自殺。看到這兩個人來很害怕,就問他們:「你們來幹什麼?」這兩個人說:「我們來求超度。」他聽說是求超度,心就安了,不是來報復的。於是他就問:「要怎麼超度?」他說:「只要你答應就行了。」他說:「好!我答應你。」結果看到這兩個鬼,踩著他的膝蓋,踩著他的肩膀升天了。這兩個走了以後,又來了兩個,是他死去的太太跟小孩,跪在他的面前求超度。他問:「怎麼超度你們?」「你答應就行了。」就看到這兩個鬼魂踩著他的膝蓋、肩膀升天了。這就說明,超度必須自己有修學的功夫。

對於現代佛門裡,大規模的超度佛事,我曾請教過道安法師:「超度是怎麼來的?」他說大概起源於唐明皇。那時是安史之亂,郭子儀平定了動亂。朝廷在每個大戰場,建立一個寺廟,都稱作「開元寺」,目的就是追悼死難的軍民。那個超度法會等於現在的追悼會,請高僧大德誦經、拜懺、迴向、追悼,是紀念的意思,由國家來提倡。以後民間慢慢也就有這種做法,也是請法師大德誦經、拜懺、超度祖先,可能是這麼演變的。

但發展到現在,完全變質了。以前超度是寺院附帶做的事情,一年也不過一、二次;寺廟主要是講經說法、領眾修行,這稱之為道場。現在一般寺院道場,很少講經,解門、行門都沒有了,最多每年打個佛七、禪七。平時以超度死人為主,這與佛教本質不相符,寺院是度活人的,現在佛教是度死人的,因此將佛教從教育變成了宗教。

這種大規模的超度,有沒有效果?不能說沒有效果。最重要的是主法的人,如果是有修、有證,那個力量就非常顯著。從前梁武帝很喜歡的一個妃子造作罪業,墮落在惡道。梁武帝是佛門大護法,請寶誌公主持超度法會,以後記錄下來,稱為《梁皇懺》。寶誌公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將梁武帝的妃子,從惡道超度到忉利天。而現代有修、有證的人沒有了。

我一生不敢做超度的佛事,因為我沒有這個德能。從前台北景美華藏圖書館,每年只有清明、中元、冬至三次祭祖的法會。牌位是百姓祖先的牌位,一律平等,絕不收錢。我們本著真誠、清淨的心,誠心誠意超度,誠就能感應。近代因為社會動亂,死難的人太多,所以我們每個月做一次三時繫念,誠心誠意超度在這個月中,死難的冤魂。

希望諸位了解超度的理論與事實,做總比不做好,只要盡心盡力、誠誠懇懇,一定會有感應。  淨空法師講述

甘露念佛偈 –江凰正

甘露念佛偈

阿彌陀佛萬德名

至心稱念大灌頂

六字甘露香光句

三界橫超佛來迎

 十方佛贊誠實語

五濁眾生卻相輕

一向專念不換題

 速證不退此一行

 無上妙法極難信

 深信切願惟畢命

正定之業念相繼

生死長夜放光明

一稱南無佛 皆共成佛道

世尊在《法華經》上,給我們講了一個故事。當年,世尊在世時,有一位老人,要求跟佛出家。出家當然是有善根、福德、因緣;如果沒有善根、福德、因緣,就不能出家。從前出家,一定要證果,最低限度也是證須陀洹果,斯陀含、阿羅漢、菩薩果位的人,不計其數。這位老人要出家,佛笑一笑,就讓這些大阿羅漢、菩薩弟子,觀察老人的善根,看能不能出家。阿羅漢有神通,能知五百世,這一觀察,老人在五百世當中,都沒有種善因,怎麼能出家呢?可是世尊同意他出家,並告訴弟子們,這位老人在無量劫之前,曾經是個樵夫,在山上砍柴,遇到一隻老虎要吃他,他在驚恐害怕之下,爬到一棵大樹上,隨口叫了一聲「南無佛」啊!就憑這無量劫前,一聲「南無佛」所種的因,在無量劫後,遇到釋迦牟尼佛,緣成熟了。所以,釋迦牟尼佛給他剃度出家,後來證阿羅漢果。

馬玉葉老居士往生見聞

阿彌陀佛,阿彌陀佛…」  在達拉斯佛教會1999年春季大佛七,進行到第三天半的時候,在近百人的念佛聲中,八十一歲的馬玉葉老居士伴隨著佛聲佛號如願往生了。

三月二十四日上午,四眾念佛共修的第二枝香開始以後,約十一點十分左右,正在佛堂同大家念佛的馬老居士,疊好自己所用的毛巾,擺好座墊,站起身來,面對阿彌陀佛像禮佛三拜,然後走出佛堂,斜倚在繞佛過道的沙發椅上。正在大殿外面護佛七的她的三女兒妙玲走來,問她怎樣,她說有點不好受。女兒給她服葯,剛剛吃下,就往外吐,女兒見狀,一邊給她擦嘴,一邊勸她別忘念佛,要她無論如何要念佛。當吐到第四口,把葯吐淨─正是十一點三十分鐘的時候,老人便放棄塵寰,撒手西歸了。

躬逢盛事,大家都慶幸自己福德因緣殊勝,爭著面對慈容為老人助念。群情振奮,不疲不倦。從老人往生到把老人送走的三十個小時之內,佛聲朗朗,始終未斷。玉佛寺住持淨海法師特地從休斯敦飛來為老人助念送行。主七老和尚等法師帶頭敲擊引罄,帶領大眾念佛。佛堂攝影機也開始啟用,有的把自家照像機拿來反復拍照,盡量把每個珍貴鏡頭都攝取下來。此情此景令人難忘。

馬老居士如此從容,如此安詳自在的往生,特別所占時間地點之殊勝,實在令人難以想像。三十個小時之內,老人面容一直栩栩如生,似是在那休息,又似在那安睡。以致在經過一小時之後,還有人很神秘地問「是不是在那裡睡覺啊」。三女兒貼近媽媽臉看媽媽的鏡頭被攝取下來,母女臉色相比之下,大家驚奇地發現,老人的臉竟變成了金黃色。看著老人面容,不禁都說走得好,無牽無掛確實往生了。她怎能牽掛呢;此刻,她知道她的二女兒正在佛堂敲木魚,三女兒正在護七,四女兒正在廚房為同修們備午餐。

老人往生後身體一直柔軟,當送老人從樓上往下抬時,兩位抬的人說:「抬時身體往下沉成「V字形,坐在沙發上腿是彎曲的,但當放上擔架時腿自然伸直了。」

佛氏門中有求必應,有願必成。馬老居士在佛堂的大佛七中往生是她的夙願。19966月,她通過律師寫出了一份法定遺書,第一條就提到她如果身體狀況不好時,要自然死,不要任何急救,授權家人或佛堂人代表她拒絕醫療。死亡地點選擇在家中或佛堂。要求十二至二十四小時不要移動。去年,她又向女兒補充遺囑,發願要在這個道場的大佛七中往生。今天馬老居士的這些夙願都奇跡般地條條實現了。

平時,老人家特別看重自我修持,全力念經念佛,不求人天福報,但願往生西方,1978年,她還住在休斯敦的時候,有位朋友給她送來西方三聖像和金剛經、六袓壇經。從此讀後她就熱愛上了佛法。為尋求離苦解脫之道,她數次搬家,尋找理想道場。1995年聽女兒說達拉斯有個淨宗學會就搬了過來。老人念佛一天比一天精進,五、六年來,她每天早晚各念一部阿彌陀經,每日念佛最少兩萬聲,有時最多達十萬聲。她身體不好,本來不能拜佛,但還是發願每天拜一百拜。開始每天分十次拜完,逐漸增至20拜、30拜,直至分兩次拜完。作為一位深受病魔之苦的八十高齡老人,這是多麼大的毅力呀!每遇到病痛,老人總是通過念佛求得擺脫。八年前,老人胃痛,甚至不能入廁。二年前又犯了胃絞痛,醫生疑為癌症,但老人總是拒絕醫療,拼命念佛。兩個女兒數月之間每週五至週六,二十四小時念佛,為母親回向,終於病情好轉。近一年來,老人每天來念佛堂做晚課。三女兒每天下午四點半下班,第一件事就是到家接母親來佛堂念佛,母親除了外出和身體不適以外,從未間斷過。據她女兒講:「她參加晚課非常喜歡,不接她來她就生氣。在家有時跟著錄音帶念佛,一面敲木魚、引罄一面念,還很好玩的。」

了解馬老居士的人都說:「老人不造口業,從不講他人過失,除了談佛法以外,絕不閒談。」這大概也是她成就的一個重要條件吧。老人還特別慈悲,一次回大陸廣東探親,看到橋壞了,她回來湊足資金為家鄉建了一座橋。這次大佛七之前,她親手織圍脖,贈給本地女同修每人一條。這一點可能是老居士有意給大家留個紀念吧。

老人往生的訊息不脛而走,使很多人受到震動和鼓舞,看到了念佛求生的真實利益,增強了信心。有的說:「只要真幹,老實念佛,往生西方是辦得到的。」

          願馬老菩薩乘願再來普渡人天。     程炳炎

兩則真實的故事

故事一:有一位女孩,學生時照相,相貌清秀莊嚴。而後在十九歲時,頭部長了一個比自己頭部還大的腫瘤,將此像照相,照片洗出,把相片拿顛倒看,發現那腫瘤像個人頭,上面可清楚看見有眼睛、有鼻子、有嘴巴,與悟達國師的人面瘡類似(查中醫書確實有此病症),是由於冤障纏縛著。此腫瘤在晚上睡覺時會跟那女孩說話,告訴她,他們過去生中是一對男女朋友,為了她自殺,心有不甘,今生以此種方式報復,與她沒完沒了。在這期間女孩遇到一位法師,勸女孩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化解過去世的冤仇。女孩也告訴那腫瘤:「我們一起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將冤結解除,不再輪迴受苦。」腫瘤接受,於是一起念佛。所以,初看到那張照片時,雖然覺得腫瘤非常恐怖噁心難看,但是細看可查覺有一種平靜。三十九歲時,女孩往生。

故事二:有位同修受好朋友下毒咒陷害,在兩年當中讓他幾乎快要精神崩潰,一個偶然的機緣有人勸他讀《無量壽經》,後來他求助於法師,法師也勸他努力讀《無量壽經》,什麼都放下。同修不怎麼相信,抱著姑且一試的心態,讀了之後感覺有些改善,於是信心大增,就非常認真努力讀。如此,過了半年,那糾纏他使他幾乎快發瘋的力量不見了;否則的話,他已經快進精神病院。因此,他深深相信《無量壽經》的功德利益不可思議,不但讀經,更精進的發心拜經。

以上兩則故事,皆是真人真事,讓人有很深的領悟。了解確確實實有過去世,且累世的冤親債主不可知曉,誰能保證冤障纏縛這種事情不會發生在自己的身上?我們今天學佛,求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不是要躲避這些業因果報,而是要在往生極樂世界後,再來幫助這些累劫與自己結下善緣、惡緣的眾生,這才是學佛真正的用意之所在。而讀夏蓮居老居士會集的《無量壽經》,其功德利益自是無可言說,同修就做了最好的證明。之所以會有這樣的功效,是由於讀經能使內心清淨,這些妖魔鬼怪就沒有辦法侵犯,如是而已。所以,怎可質疑會集的不如法?若是不如法,又哪兒來如此殊勝的利益?只要心念至誠,沒有不感通的道理,全在自己的一念心,何需計較是會集的或是原譯的?同修們當慎思!   ~不可思

談布施與忍耐

《金剛經》裡,佛雖然說明菩薩六波羅蜜,可是特別著重「布施」與「忍辱」。布施是能捨、能放下,能成就一切功德的因緣。如果沒有忍辱,這個功德就不能持久,也保不住,所以一定要有耐心、堅忍,才能有成就。世尊特別強調這兩點,道理在此。

如果我們細心觀察自己一生的行持,再看看周邊一些同修,乃至社會賢達,每個人的成就都不是偶然的,愈是大成就,決定與這兩個原則有密切關聯。人肯布施,心量拓開了,能夠堅忍不拔,不為外面環境所動搖,不被自己內在煩惱所擾亂,決定能成功;成就的大小,與布施、忍辱恰好成正比例。不僅佛如是對我們開示,我們細細思惟觀察,確實如此。凡是容易失敗的人,都是所謂「世智辯聰」,執著自己成見,不能反省,不能回頭,一味隨著自己的嗜欲,沒有不失敗的;即使有一些成就,到最後依舊不免失敗。

布施有兩個意思:對別人是「施與」,對自己是「放下」。以財布施而言,我們以財物幫助別人、贈與別人、供養別人;對自己來說,是將貪吝財物的意念捨棄。更深一層的意思,是要把自己的嗜好、欲望捨棄,將所修積的功德、智慧供養廣大的眾生。尤其佛教導我們,妄想、分別、執著一定要捨;能放下執著,就放下六道輪迴;放下分別,就放下十法界;放下妄想,一真法界裡四十一個階級都超越了,這才是布施波羅蜜的真諦。所以,布施是對治慳貪,妄想、分別、執著都是一切眾生嚴重的貪執。你能放下、能捨,一切殊勝功德就現前;不肯放下、不肯捨,無量無邊的罪業也就隨之而來。這個道理很深,事相很廣、很複雜,我們要是能體會到,才能走出黑暗,走出十法界,迎向光明的佛道。

可是妄想、分別、執著的習氣,是無始劫來生生世世累積而成,要放下談何容易!一般人對於宇宙人生的真相不清楚時,叫他放下,的確是困難;反之,如果將事實真相搞清楚,徹底放下是一念之間,所以佛法確實是「知難行易」。

這一念不能轉過來,不能回頭,是認知不夠,所以世尊當年在世才示現講經說法四十九年不中斷。聽佛教誨的大眾,據經典記載,有人一部經還沒聽完,或聽幾句就覺悟證果。覺悟是明瞭宇宙人生的性相、理事、因果,這一明瞭,他的觀念就糾正過來,往昔錯誤的想法、看法消失,正知正見現前,這就是證果。「信、解、行、證」,對上上根人來說,是一而四,四而一,所以他開悟就快速。

佛法稱圓頓根性,是一聞千悟、一聞徹悟,這是利根之人。也有一些鈍根之人,怎麼聽也不開悟,縱使親近佛陀、親近善知識多年,也不能開悟證果,原因都在自己的妄想、分別、執著放不下。所以,他雖聽得多,都變成記問之學,只能助長他的世智辯聰。他能言善道,也說得天花亂墜,仔細觀聽,就曉得是錯誤的,與佛所說的完全相違背。他將佛知見變成邪知見,自害害人,果報決定在三途。佛能不能救他?不能,這是自作自受。等到他罪報受完之後,離開三途,再遇到佛法,回心轉意,才能得度。

最重要的是自己要覺悟,要認真反省,到底錯在那裡。而過失的根源就是自私自利,自私自利是嚴重的病毒,是無間地獄的一條根。有自私自利的意念,就有強烈控制一切人事物的念頭,就有佔有一切人事物的行為,這怎能不造業?佛告訴我們虛空法界依正莊嚴的真相,內是「三心不可得」,外是「諸法因緣生,當體即空,了不可得」。歸納事實真相,就是一句真實語,「一切法不可得」。不可得,你還想控制、佔有,豈不是錯了?

這種錯誤的思想行為,就是佛家講的「造業」,這個罪業會招致不如意的後果,我們要覺悟。過去生中,生生世世迷惑顛倒,做這些傻事;現在覺悟了,一念回頭,再也不做傻事。覺悟的人才真正體會到,一個人在一生當中,最大的福德是沒有起一個惡念,在言語行為上沒有做一樁傷害眾生的事。可是這樣的人太少了,這樣的人縱然不學佛,不求往生,來生必定享天福;不信上帝也升天,因為福報太大。何況若能捨己為人,做一些利益眾生、利益社會的事業,無論事業大小都是真實的福報,真正的善根福德。

諸位在年輕時,貪瞋痴慢的煩惱習氣免不了,不可能不造業。現在明白覺悟了,覺悟就是回頭,痛改前非,知道自己過去錯了,錯在有控制眾生、佔有眾生的意念,這是錯誤的根本。真正覺悟的人,對於一切人事物沒有佔有的行為,也沒有控制的意念,這是真的回頭。如果還有這種行為、意圖,還是迷而不覺。

世間人為何會有這個念頭?起因是私欲,希望自己的生命能延續,希望能得到好的生活環境,所以不能不控制,不能不佔有,哪裡曉得這是錯誤的想法。佛說:「一飲一啄,莫非前定」。當你沒有明心見性時,福報是過去生中修積的,你命裡有福,捨都捨不掉;命裡沒有福,霸佔也佔不來,這些事情,《了凡四訓》裡講得很明白。所以,我勸初學的同修,一定要將《了凡四訓》念三百遍,幫助你放下,幫助你改正錯誤的觀念,對往後修學與生活,有一個正確的概念與行為,你才能真正得到幸福美滿的一生。

我接觸佛法之後,深深明白這個道理,我試著去做,果然有效。別人想控制我,我任他擺布;想佔有的,全部拿去,絕不計較。可是他拿去沒多久,我又得到了,而且得的愈多,這證明佛講的沒錯。有許多道場,一些住眾爭名奪利,這是不了解事實真相。你建的道場人家要,就給他;你命裡有大福報,再建第二個道場決定比第一個道場更殊勝。愈捨愈多,愈捨愈莊嚴,愈捨愈美滿,我這一生體驗過,確實如此。因此,對於再大的道場,再大的事業,絕不留戀,痕跡都不落,這些無非是幫助一切眾生得度的因緣而已,自己永遠保持清淨平等覺。清淨平等覺裡有無量的智慧、無量的福德,享之不盡,用之不竭,你要是真正明暸,真正回頭,你就能夠得到。    ~淨空法師講述

超越自我 

有句話說:「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世間人所向望的自由,是為追求言論及行為上的自主,不希望受到壓迫與限制。而佛法所說的自由,其意義不是在言論與行為上的計較,而是不受煩惱所纏縛,擺脫輪迴,超越生死洪流的自由,所展現的是無盡的空間,是隨其心性而任意自在,這才是真自由。

世間之教育,是要我們在社會上頂天立地,在工作崗位上佔有一席之地,讓自己更有身分地位,使自己更富貴,一切都要超越別人。生活、讀書、工作幾十年,就在為這些東西辛辛苦苦的奮鬥,在這過程中所蘊積的,是無盡的煩惱與憂慮、不甘與憤怒、報復與仇恨。表面上可能是獲取不少財富,也得到了應有的地位與尊重,也曾得到過些許滿足與喜悅,但是內心深處,是無盡的不安與恐懼,依舊擺脫不了煩惱憂慮的牽絆,生死危難的掙扎。試問,這樣就真正超越了別人,站在別人之上了嗎?

而事實上,超越自我,才是真正的超越。佛法教導我們,要超越心中的一切煩惱憂慮,不被貪瞋痴慢、名聞利養、五欲六塵所牽繫,不受生死危難所畏懼,遇境逢緣能如如不動,保持心境清淨無染,能隨心所欲而不違犯法令,隨緣生活,處處皆是歡喜自在,這是真正的超越,是真正高顯於別人之上。當有財富、有地位的人,滿身金銀珠寶,看起來高且貴,常常為了一點小事即發脾氣,動口粗言罵人,內心無法自主,情緒之起伏猶如大海翻騰;而超越自我的人,表面上雖無富且無地位,身著家居便服,看起來一點都不高貴,遇逆境時卻處之泰然,內心中不為外境所轉,能以智化解,這樣的心境已遠遠超於表面上之富且貴,高高在他們之上。這是真正的超越,真正的自由。

佛法如是教我們,我們就不用像世間人,為了自由捨生命、棄愛侶,做一些可歌可泣、聳動人心的事跡,而是依舊能保有生命,依然能與眷侶相互扶持共同生活,只要我們願意發心,斷煩惱,改習氣,放下世間種種染污心性的誘惑,朝著這個方向努力去做,就能獲得更廣闊的自由,只要堅持不懈,真正的自由離我們就不會太遠,甚至於現前就可以得到,何樂而不為?

追纏幽魂念佛解怨

一句南無阿彌陀佛是阿伽陀藥,萬病總治,阿彌陀佛又是大咒王,至快稱念,解冤結,逢凶化吉。下文就是念阿彌陀佛解脫幽魂追纏的故事。五年前臺北市的繁華熱鬧地區,有一青年飛車載美,如風馳電掣,橫衝直撞,把後面載的女子摔下死掉也不知道,當時很多好奇心的男女圍觀過來,大家都正在為這女子可憐的時候,忽然來了一個人大呼「阿三!阿三!」在觀眾中有位阿三亦大聲應答:「我來了!我來了?」。原來這位阿三是某某理髮店的理髮師,因為顧客要理髮,所以老板叫學徒去呼阿三回來為人理髮。

 俗語一句話說:「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這位規規矩矩的好青年—阿三,從那天晚上起,半夜後,在似夢非夢的境界,就看見一位漂亮女子來邀他出遊,開了後門就隨她去了。到了天明之時,阿三獨自一個人坐在電桿柱下打瞌睡,被人家發現才叫他清醒回去,如此連續一星期,白天作事,午夜那女子就來帶他去玩,清晨都是坐在外邊地上打瞌睡。阿三自己感覺不對,即時辭職返回故鄉。

 阿三的故鄉是住在臺中霧峰北溝坑桐林村的山上,家有一位盲目老母及幾位兄弟,阿三第二天就幫他大哥的忙,用貨車出門為人搬運貨物,到黃昏時候回家,母親就叫阿三到面前說:「你每次要出外時,我都叮嚀交待,囑你在外頭不要亂交女子,你卻偏偏不聽,你昨天才回來,今天就有女子來找你,走路穿高跟鞋的聲音,還有口不斷的叫阿三!阿三!我問是誰要找阿三,亦不答應。」阿三就答他的母親說:「母親我一向在外頭是規規矩矩的,未曾交上一個女子。」即時同他兄弟們在家中房屋內外尋找,找不到女子蹤影;可是那晚半夜那女子又來與阿三開了後門出遊,早晨阿三又坐在樹下打瞌睡,於是乎又被人喚醒。阿三在臺北一星期中,每夜皆是如此的發生,但自己是莫名其妙,現在回到家亦是如此,不知道有什麼辦法才能解決。

 當時北桐林村山上的人,大家都信奉一尊王爺公,阿三母親就去請乩童及王爺公來家中問問阿三所患的是什麼毛病?原來神是有小神通的,神託乩童說:「阿三是在十天前在臺北某某地方,看見一個女子摔死路旁,機車載此女子的男朋友名阿三,當時有人大呼阿三,我們這位阿三亦大聲呼應:『來了!來了!』當時被摔死的女魂正在茫茫渺渺無依無靠的時候,聽到阿三的名字,即時追纏不捨。」乩童繼續說:「最好辦法是把她幽魂送回臺北。」阿三母親就又問:「要用什麼方法送呢?」乩童又說:「要用草人。」即時用稻草作一人形,大約四尺高,穿紅衣黑裙,足亦穿鞋,頭上縛一條黑紗巾,畫眉、目、口、鼻,在半夜後,王爺公與乩童就把此草人送到車站邊,縛在電柱下,乩童就在那裏燒了很多金銀紙錢,叫幽魂要坐第一班車到臺北去尋你的愛人—阿三。

 電柱下縛的女子形的草人,來來往往的人在遠遠就可看見,電柱下,站一漂亮的女子在那裏不動,走近一看就明白是一個稻草做的人形,那天早晨被嚇得魂不附體,可以說,大驚大病,小驚小病,其中被嚇昏倒下去的就是一位高三學生,姓朱名阿立,每天早晨天未曉就要騎腳踏車下山,由桐林村道路,經過北溝坑,再由霧峰轉到臺中市立一中上學,準備考大學,是位才學兼優的十九歲青年。朱阿立那天在茫茫的白霧清晨,遠遠看一女青年,心想很奇怪,這樣早站在那裏做什麼?正在莫明奇妙的時候,車已經到那裏經過,一看明白就是草人穿衣,即時毛孔皆豎,頭如斗大,身體支持不住,無可能上學,再轉回家,即時一病不起,頭痛欲裂,大哀大叫萬分痛苦,一天之中,請了幾位中西醫師,皆診斷不出病源。

 阿立住的此山上的人,皆是信奉太子爺,阿立的父兄就去請太子爺來,哀求出乩指示;此太子爺比較起來,可以說聰明一點;他出乩說:「阿立的頭痛是醫藥不可能醫治,本神亦無辦法治好的,因為一女魂交纏,神是無法趕走,必須請真修實行的人來念經念佛超拔她出苦,才是究竟辦法。」阿立父親就又問太子爺說:「要到何處去請真修實行的人呢?」太子爺乩童就說:「近在眼前,遠在千里。」朱阿立的父親即時想到對面山的普度師父(阿真師姑的妹妹,已圓頂受戒)與阿真姑兩位是修行人,阿立依然頭痛難當,他的父兄兩人就扶他去見普度師父與阿真姑,就將太子爺出乩說的話言明,要拜託消災拔度之事。

 普度師與阿真姑即時,讀誦佛說阿彌陀佛經一卷,往生咒四十九遍,大悲咒,般若心經各七遍,回向布施女魂去超生出苦,並且送阿立一串念佛珠教他念「南無阿彌陀佛」念一句算一粒的方法,又再說明:「一句阿彌陀佛就是大咒王,要避邪自己念才能究竟,自己就可消災免難,因為邪魔鬼怪,就不敢近身的緣故。」阿立聽了很有道理,萬分感謝,回家就拼命「阿彌陀佛」聖號一直念,念幾點鐘,不知不覺頭也已輕鬆如常。反而阿立的母親高呼頭痛,就叫阿立你念珠拿來借媽念!也就一粒一句阿彌陀佛….,念了幾小時好了,可是阿立的頭又痛起來了,又再把母親手中念珠討回來念。阿立的父親就再跑去向阿真姑說明要再一串念佛珠,阿真姑再向他交代說:「念佛不是手拿念珠才可以念,不拿念珠在任何地方何時何處都可以念,只是在於睡眠時或在廁所時不可念出聲音,須要默念。亦不限於痛苦時候才念,平常時無論男女老幼都好念,越念越消災,添福增壽。」後來阿立一家平安,對普度師阿真姑感恩戴德,深信佛法無邊有不可思議功德。

 我們再把話說回來,那穿衣草人二天來站在電桿不動,一傳十,十傳百,百傳千,山上的人沒有一個敢在那裏過,村中的主事人就去向阿真姑拜託說:「師姑們,救人就要救徹底,穿衣草人常縛在那裏是凶多吉少的,鄉中沒有一個人敢去動它,求師父們大發悲心,把它解下來燒掉,以免放在那裏惹出很多災殃,拜託拜託。」普度師與阿真姑就答應說:「可以的,明天早晨進行就好了。」越晨清早,普度師與阿真姑點燃了三支香,向穿衣草人說:「女子孤魂妳在此造罪孽害人不淺,我們很可憐妳,所以現在要念經、念咒,念阿彌陀佛聖號,布施給妳,超拔妳超出三界,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永遠脫離生死輪迴大痛苦,此才是究竟辦法。」說罷即時念彌陀經一卷,往生咒大悲咒,般若心經等。再念「阿彌陀佛」聖號時,順就把草人解下來,全身撤開放火燒毀,一剎那間變成一堆灰;最後又就回向說:「願此經咒勝功德,回向弧魂去超昇等語。」再把那堆灰掃入大溪河裏被水流去。從此桐林村民男女老幼——知道念「南無阿彌陀佛」的好處,很多人發心皈依佛教。        摘自念佛感應見聞記

 

菩薩行

 
佛教給我們的是什麼?歸納起來,就是改心。什麼是凡夫心?什麼是佛菩薩的心?要十分清楚明白。怎樣是改凡夫心為佛心?怎樣去改凡夫的行持,成為佛菩薩的行持?我們自己若不明白這個道理,不能認真去做,而假佛法之名,誤導眾生,罪過都在阿鼻地獄,這是佛菩薩所不願見到的。所以肩負教學重任的人,一定要認真努力克服自己的習氣、困難。
 
佛法、世法是一不是二。以佛菩薩的心腸入世,世間法就是佛法,無有一法不是佛法;以凡夫心入佛法,一切佛法也都變成了世間法。由此可知,所謂世法、佛法並不在事相上,而是在個人心上,所謂「心淨則國土淨」。
 
佛法不壞世間法,所以世尊在世時,對印度許許多多宗教徒的教化,佛並沒有改變他們的生活方式,只是修正他們的理念,幫助他從迷信的生活,回歸到覺悟的正信生活。世尊沒有改變他們,只是加入新的解釋、新的思想、新的觀念,這方法正是我們中國聖人所講的:「極高明而道中庸」,這才是真實的智慧。
 
覺悟的生活就是菩薩行,換言之,從凡夫的生活回到菩薩的生活。但生活並沒有改變,過去做什麼行業,現在還做什麼行業,所不同的,過去是迷,現在是覺。迷的時候有苦,覺的時候有樂,這個樂就是所謂的「法喜充滿」,不同點就在此地。並不是改變他的生活,改變他的職業、行業。《華嚴經》上五十三參,我們看到那些菩薩,男女老少、各行各業,就是在他們原本的行業、原本的生活習俗當中覺悟了,而離苦得樂,這就是佛法。
 
譬如我們在廚房裡面工作,每天燒飯、洗碗、抹桌子,世間人覺得這是苦事情,但覺悟的人卻覺得是件快樂的事,這些事情其實就是六度萬行,就是戒定慧三學。工作還是一樣,事情還是一樣,只是心理觀念改變了,這一變,就是菩薩的生活。菩薩的生活是什麼?就是每天燒飯、抹桌子、洗碗碟。《華嚴經》上教給我們的就是這些,教我們怎樣過一個最快樂、最幸福的生活。這是事實,這就是修行,大乘菩薩行,無上正等正覺就是在這裡修。不了解的人,認為天天做這些事情實在是苦死了,家庭主婦一個個都想跑了。這是迷,迷就苦了;悟就樂了。覺悟的人,知道在這些地方是修布施、修稱讚、修供養、修忍辱、修禪定、修般若,所以迷悟完全不一樣。    (950207早餐開示~淨空法師)
 

建立新人生觀 

佛法修學最重要的是從建立新的人生觀開始。哲學最重視人生觀與宇宙觀,也就是對宇宙人生正確的想法與看法。在世間,由於每個人的見解、思想不同,所以造成許多的障礙與隔閡,這就是佛經講的「邪知邪見」。「邪知邪見」,是指我們所想所見,並非事實真相。如果對宇宙人生的看法、想法,完全與事實真相相應,即稱為「正知正見」,亦稱為「佛知佛見」。

如果認為「佛知佛見」即是要我們依釋迦牟尼佛、毘盧遮那佛或其他諸佛的知見,這是錯誤的想法、看法,不是正知。「佛知佛見」的「佛」是指自己,不是他人。自己對宇宙人生的真相真正覺悟明瞭,就稱作「佛」;對宇宙人生真相不明白,就稱作「凡夫」。所以,明瞭的知見,稱為佛知佛見。諸佛明瞭了,稱作「佛知佛見」;自己明瞭了,也稱「佛知佛見」,這是基本概念。

佛告訴我們,宇宙人生是一個整體,如同我們的身體是由各個細胞、毛髮等所組成,決定不能分割。而且我們身心複雜的程度與虛空法界是相等的,乃至於一毛一塵也是如此。毛端是正報裡最小的,微塵是現在講的原子、電子,我們肉眼看不見,它是依報裡最小的。如何知道其複雜程度與虛空法界相等?經上講,諸佛如來在一毛端、一微塵裡轉大法輪。一毛端能容納無量無邊的佛剎,毛端沒有放大,佛剎沒有縮小,這是《華嚴經》上「事事無礙」的境界。宇宙人生的事實真相,就是沒有大小、沒有內外、沒有來去、沒有一異、沒有生滅。佛說這個境界是「不思議境界」,不但凡夫不能思議,連聲聞、緣覺、菩薩及十法界裡的佛,也都不能思議。

如果你肯定虛空法界就是自己,你就證得清淨法身,你就成佛了,你現在這個身就是報身,就是應身。如果我們在佛法修學中,或者在整個生命的過程中,要想真正達到一切無障礙,這個觀念就非常重要!我們真正想斷煩惱、消業障、開智慧,都必須要建立在此基礎之上。

學佛的同修必須要有「一切眾生就是自己」的理念,才能落實「無緣大慈,同體大悲」,這是大慈悲心。佛家常說:「慈悲為本,方便為門」,慈是愛護,悲是同情、憐憫;慈是幫助他得樂,悲是幫助他離苦。我們為什麼這麼做?因為一切眾生是自己,無條件的幫助一切眾生,無條件的服務一切眾生,這就是佛菩薩。諸佛菩薩用現在話來說,是「社會教育義務工作者」。我們今天也參加這個行列,也從事於社會教育義務工作,一定要將這個工作做好,做出效果。同時也要將觀念轉變過來,要了解利他就是自利,自他不二,這是事實真相。我們從這個觀念上建立真實圓滿的宇宙人生觀,從這個理念出發,一切都叫正法,決定沒有錯誤。

古往今來,雖有不少志士仁人在尋求世界和平的方法,但總是無法達到目的,就是因為他們沒有建立基礎的理念。何以建立不起來?沒有見到宇宙人生的真相。然而要達到這個目的,端在教育,所謂「教學為先」。澳洲推動世界和平的工作者,希望我提供一些建議,我也很願意幫助他們。而解決問題根本之道,就是辦學,一定要辦一所屬於世界性的「多元文化大學」,來培養多元文化的人才,將互尊互敬、互助合作的理念,向全世界推展,和平共存才能真正落實。

歷史可以做見證,中國是個愛好和平的民族,中國對其他的國家,不論大、小國都非常尊重,沒有佔有的念頭,也沒有控制的念頭,禮尚往來,和平共存。譬如,小國向中國朝廷進貢,中國朝廷的回禮決定超過他們,所謂厚往薄來。因為中國人明白事實真相,遵從世出世間聖賢的教誨,與世界各個不同種類的族群,永遠保持和平,互助合作,共存共榮,才能真正消除一切天災人禍。只要我們大家共同來推動全人類和平福祉的工作,世界和平就真正能夠實現。

無量劫來,我們修學之所以不能成就,就是沒有放下妄想、分別、執著;換言之,沒有放棄對一切人事物佔有、控制的錯誤觀念,這是迷惑顛倒。當你沒有放下妄想、分別、執著,沒有捨棄控制、佔有一切人事物的念頭,你不可能體會到佛經講的苦樂。你能將這些錯誤觀念捨棄,你的生活、工作決定得美滿自在,然後你才真正能體會,什麼是苦,什麼是樂,修學功夫自然就得力。所以,學佛要想功夫得力,真正有成就,一定要建立這個新的人生觀。希望大家記取,共同勉勵,一起認真努力來學習,這一生才不至於空過。        淨空法師講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