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經札記]-202

△世間人的財物為五家所共有:(1)水(2)火(3)官府或國王(4)盜賊(5)敗家子,原本是無常的,沒有不可強求,有了要會培福,明乎此、方肯布施。貪慳是俱生的煩惱,布施對治貪慳,欲求脫離三界苦海必須廣行六度而心無著,佛經千言萬語無非令人將世間一切放下,讀經是求解屬理,日常行施而不著相屬事,理事圓融,方得受用。
△行布施並不以所施數字多寡作為功德之大小,要看施者是否已盡到最大的能力,例如某甲有財產一千萬布施一萬,等於布施千分之一,某乙有財產一萬布施一百,等於布施百分之一,乙之功德大於甲之功德十倍。此外發心之誠意如何?亦足以影響功德之大小,窮人布施多份含有恭敬心,富人布施難免雜有傲慢心。
△在萬事萬法上不論正報依報菩薩都能入定出定,一切萬法皆是菩薩身:(1)普遍十方一切剎土諸佛世界,(2)遍十方塵剎中之一切事物,(3)遍一切塵毛極微細之處,不但出入自在而且圓滿周遍。菩薩已證法身,法身是盡虛空遍法界,觀世音菩薩在西方極樂世界,同時亦在娑婆世界,十方剎土,依正莊嚴,無在而無不在。
…摘自[聽經札記]
Post a comment or leave a trackback: Trackback URL.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