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施

《大智度論說》: 「持戒雖能不墮惡道中,生人中貧窮,不能自利,又不益人,以是故行布施。」

以持戒的功德力,雖能免於墮落三惡道中,但即使有幸得了人身,卻因前世修福不夠,而生在貧窮之家,這樣一來,既不能成就自己,又無法利益大眾,因此之故,菩薩還必須廣行布施。

佛法講究「福慧雙修」,除了積極持戒、修定、發慧之外,還必須積聚福德資糧,這樣一來,求道的旅途才能順利、圓滿。所謂「積聚福德」並非要人處心積慮累積財富,而是要多積「陰德」,多行「布施」。「布施」(按: 可簡單以「財施」、「法施」、「無畏施」涵蓋之。) 表面上看來是「利他」之行,對自己似乎是無甚幫助,事實上,它卻能對治慳貪煩惱,伏滅我法二執,「利他」之中已含「利己」。再者,布施能與眾生廣結善緣,無形之中即在耕耘福田,在眾多善緣的資助下,道業何愁不能成就呢?

佛法重視「因果」,種「吝嗇慳貪」之因,自得「貧困匱乏」之果;種「樂善好施」之因,自得「富裕豐足」之果。吾人並非貪求優渥的財寶,而是希望在菩提道上能更加專心於修道,而不是整天為了衣食而奔波、苦惱。因此,為了讓自己的「般若船」能承載更多的眾生,吾人除了持戒念佛外,也應以布施為助工夫,隨分隨力,利樂有情。畢竟,尚未聽說「拔一毛有利天下而不為」的人,能往生極樂淨土。

取材自明倫妙語藏

          

Post a comment or leave a trackback: Trackback URL.

發表留言